上海,南外滩水舍,2011年3月19日。今晚Mango将在这里以Modernist Resort名义推出其11春夏最新系列,这也是Mango第一次在中国举办时装秀。
很显然,大多数的中国都市女性对Mango都不陌生,这个西班牙时装品牌如今在105个国家拥有了超过1800家门店。事实上Mango早在2002年就在中国开设了首家门店,是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西方时装品牌之一。但在中国时装产业还没有完全放开的情况下进入中国,则意味着他们早期的专卖店几乎都采取了连锁加盟的形式,这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Mango的发展。直到去年在一线城市如北京与上海的旗舰店的开张,Mango看起来正对中国市场表现出前所未有的重视,正在加大中国市场的拓展力度并试图巩固其在中国的业务。
于是,晚上8点,在秀开始前的一个小时,我们约见了David Sancho Grau,Mango国际拓展部中国区副总裁。这位年轻英俊的新晋副总裁看起来对中国这片热土的未来充满了憧憬,当然这也一定与背后的集团规划有关。我们的对话由此展开。
Shelly:我们注意到Mango早在2002年就进入中国,但直到08年,才在中国开设首家直营店,这是不是意味着Mango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是在逐渐发展与调整的?
David:事实上我们对中国市场的重视程度从未改变过。我们是进入中国比较早的西方时装品牌,02年就进入了中国,只是在08年以前的拓展与步调是相对谨慎的。一直到08年,恰逢奥运会在北京举行,同时中国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所以这是一个合适的时机,也可以说是机缘巧合,我们就在北京三里屯开了一家旗舰店。总的来讲,的确,08年之后Mango在中国的拓展步伐是加快加强了。另外其实目前不仅仅是直营店,我们在渠道上依然是代理商和直营店两个系统并存的,未来的比例差不多是在6:4左右。
Shelly:关于Mango这样的品牌我们通常称其为“Fast Fashion”,不知您是如何定义这一概念的?
David:“Fast Fashion”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可能意味着快速流行的、时髦或时尚的,但对Mango来说,可能还有着更多的意义。比如每一季有很好的产品企划,着重于服装的设计感,关注市场,以及全新的概念店等,这些都是密不可分的。也许“Fast Fashion”对于其他品牌来说是二、三周就有一个新系列,但我们还是按照季节来进行提前的产品企划,进行主打产品的规划,只是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会根据市场情况以及新的灵感资讯等快速对产品开发作调整以及不断开发小系列。
Shelly:Mango与其他一些同属“Fast Fashion”的品牌相比,在产品定位上有何差异?
David:我们主要强调四大要素:1、精品店形象,提供专属消费者的高级购物体验。2、重视品牌认知度,经常性地通过一些活动及广告来进行品牌推广及品牌认知度的提升。作为较早进入中国的服装品牌,我们也希望在时尚方面对中国市场的消费者有一定的教育作用。3、明星的影响力不容忽视,我们一直与明星合作,请他们做代言人,从Penélope Cruz到Scarlett Johansson 。4、努力使产品适应中国市场,更融入本土化设计,使消费者更喜欢。
Shelly:这也使我想到了另一个问题,您觉得Mango在中国的消费者是哪些人?Mango了解他们吗?又如何为他们提供合适的产品?
David:Mango在中国的消费者是25岁到45岁的都市白领女性,追求时尚。我们很重视客户服务这一块,为他们营造精品购物店氛围,并强调受尊重的购物体验,当然我们也重视客户反馈。Mango是全球统一采购与开发,在全球任何一家Mango店都可以买到需要的产品。但也会根据不同市场作一些调整,比如在中国新年的时候,我们专门针对中国市场作了一个新春系列来适合本地市场。当然我们大部分的设计师与买手都在西班牙,但他们也会经常去到不同的市场采集信息,开发更全球化的产品。
Shelly:Mango最近优化了中文版的网站,这是否意味着Mango将继续在中国保持其网购的优势?您是如何看待Mango网店与实体店的关系?
David:Mango从一开始就非常重视品牌的多渠道发展以及品牌推广,所以一开始在实体店之外就非常重视网店的发展。我们的确在对中文版网站进行优化,以便在网购方面发展更快。网店与实体店这是两个不同的渠道,但是相辅相成。未来我们可能还会着重于比如手机上网、微博这样一些渠道,这可能会是个更大的市场。总的来讲目的都是为了更好地推广品牌。
Shelly:能否谈一下未来三年Mango在中国市场的拓展计划?
David:当然我们希望中国成为Mango的重要市场,这也是我目前最关注并且要做的事。在最近的1、2年之内,我们希望中国的销售额从全球销售额的2.4%提升到4%;在3、5年内,我们希望中国的销售额在 Mango的全球市场里占到前三位,之前是西班牙、法国和土耳其。.当然在未来Mango还希望与中国的消费者有更多的互动、交流;也会做更多的广告和活动,比如这就是我们第一次来中国做秀。未来我们会把全球销售额的4%预算拿出来用于中国市场的更多的推广。从发展区域来说,从北京、上海这些一线城市开始,我们也会更多向中国的二、三线城市拓展,比如南京、昆明、南宁这些城市,也让更多的中国消费者买到我们的产品。
更多趋势请见:
行业&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