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近来,H&M与Lanvin的合作又掀起了一次购买狂潮,优衣库、Gap、Target也曾尝试过这种所谓“平价奢侈品”的营销策略。您怎样看待这一趋势?它的影响力是否会危及高价的设计师品牌?
这是大势所趋,对合作双方都有好处,更多的噱头来吸引消费者注意。
不会危及,因为这些设计师品牌通过合作可以让更多消费者了解,至少从目前看还没有设计师品牌因为合作而影响销售的,或者降低美誉度。
2. 在您看来,这些高端奢侈品牌为何要将自身“平民化”?他们如何保障品牌的制作工艺不被降低?
这些高端奢侈品品牌需要被认知,而跨界合作不会损害高档品牌形象,又能平民化。因为人们只会以低端大众品牌的要求来看待这些跨界系列。
至于这些高端品牌自己推出的二三线系列,只要是设计开发控制在自己手里的,基本能达到一定的工艺水品。
3. 现在许多奢侈品牌都在官网上分设了网购专区,也有一些品牌开始售卖只供网购销售的物件。网购对这些品牌来说意味着什么?您如何看待这种购物体验减少的现象?
多增加了一个销售渠道,也是品牌的展示渠道,特别是可以展示具体的货品。
购物体验来自店铺的环境,也包括导购的讲解。
世界上除了香港、东京或者现在的上海和北京,很少会有一个大牌在同一个城市开设多家专卖店的情况。也就是说大多数消费者是无法非常方便去奢侈品店看产品的。
况且现在中国人买奢侈品的能力太强,那样人满为患的奢侈品店,本身购物体验就下降了。要知道Gucci在欧洲20%多的销售是给中国游客买走的。
所以网络是一个很好的补充。
官网开设了网购专区,但是价格跟店头并无差别,并且奢侈品购物体验的流程又减少了,其实对消费者构不成兴趣。除非有特别的促销模式,才能吸引消费者到品牌网店购买。譬如美西www.meici.com,就是以多品牌为主的网购模式,用户在网上的品牌和品类选择更广,这是单一品牌网店难以相比的。再比如会员制奢侈品特卖网站比如魅力惠,消费者也可以在那里买到独家品牌的折扣产品,如高档化妆品娇韵诗和限量版Barbie娃娃等,这种模式在国外已经成功了。
4. 网购是否会有着一日替代传统的实体店销售?据说某品牌(Jack & Jones)淘宝店开张仅几日之内,单日交易额就超过了他们一些实体店一周的交易额。这种现象对服装产业将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不会,是补充。可能到到一定比例后就会维持。
大多数在网上售卖的都是打折货品,新款的比例很小。
网购是实体店的补充,大家各取所需。针对的人群和用户的需求都不大一样。像美西和魅力惠目标用户除了北上广外,其实很大一部分是国内二三线发达城市的用户居多,他们因为当地没有实体店,但是又对奢侈品有需求,如果网购能解决他们的需求,而且价格还比大城市专柜的要便宜,会选择网店的。
5. 凡客诚品应当能算是近几年国内服装电子商务的一个成功案例,其品牌定义是“人民时尚”。没有设计元素,款式较为统一、标准化,主要购买群体也是男性(没有女性爱打扮)。这是否与人们追求差异性的要求相违背?您认为这样的道路走得长远吗?
首先是买衣服,时尚是幌子。就好象优衣库的口号很说明问题:造服于人。
6. 再以高低端品牌联姻为例,它们的成功之处是否在于贴上了“限量”的标签? 而如Zara、H&M等品牌策略是“快速、少量、多款”,使人们得以保留自己的个性、差异性,出门上街立马撞衫的可能性基本很小。您认为这种因素会对消费者的选择造成影响吗?
量少是相对优衣库的量,实际也很大,所以撞衫可能性也是有的。主要是现在zara和H&M的占有率还没那么大,等在过几年就会发现很容易撞衫了。
怕撞衫的消费者还只是少数,大多数人需要衣服穿。
7. 网购群体的扩大是否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设计师的设计?比如设计出更易于网络销售的、降低身材限制的均码服装?
要看这是设计师的产品是否会在网上售卖,如果是他的一个重要渠道,当然要考虑网购群体。均码服装除非是一些睡衣,否则很难做到。
8. 您如何看待当今中国年轻人的消费观?
纺锤型社会,消费两极化是趋势,要么买便宜的要么买贵的。
目前还处在刚开始购买第一件奢侈品的时候,属于尝鲜阶段。
网购成为购物习惯之一
9. 有人认为因为缺少“眼见为实”、真实试衣的体验,所以使得网购的发展受到阻挠。您同意这种观点吗?
网上客服的作用,另外可以退换货,改变了试衣的地方。而且可能会去实体店试衣。网购的人会网购,不网购的不会。
10. 在您看来,服装电子商务是否将“时尚”或“奢侈品”平民化了?或者说它其实冲淡了时尚的涵义?
是奢侈品本身平民化了。电子商务对时尚的影响还早,它从属于网络,网络确实在改变时尚的呈现方式,但也是增加,还没到变革的地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