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电商大行其道的背景下,实体书店界哀鸣不断,短短几年间,上万家书店倒闭,过去名声显赫的“光合作用”、“第三极”、“风入松”、“三联”等私营书店没能撑过业界的寒冬,纷纷卷款闭店,空余一群茫然若失的爱书人。只有国营背景的新华书店勉强依靠补助度日,但死罪可免,亏损难逃,租金、水电、人工都是一笔不可削减的成本,降价空间小;而电商跳脱实体书店在营业时间、空间、细分客流的限制,面对出版社时有更强的谈判能力,难怪在打价格战时毫不手软。但把实体书店的没落归咎于文艺青年们逛完不买单,导致书店因“旺丁不旺财”而覆灭未免太过轻率——消费者不是傻子,靠对保护“城市精神生活”的义务建立起来的商业模式绝不是扭亏为盈的长久之计,挂上小牌子宣扬“where you find,where you buy”简直就像是昭示对实体书店的绝望。
再者,按照中央台的说话,我们不禁要问,难道纸书在电商的强势折扣助推下就好混了么?以无可挑剔的行业领头羊亚马逊为例,虽然其财报一直游走在亏损和微利之间,其股价却是一路走高,从1997年以18美元价格上市,到2013年的逾360美元,增长约19倍。
但以产品系列所占的销售比重来看,2013年第四季度的财报显示,亚马逊来自电子产品和其它日用商品的销售额为171.26亿美元,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从65%增长至67%;而来自媒体产品(如书本、影音影像)的销售额为72.27亿美元,比去年同期的65.14亿美元增长11%,在总销售额中所占比例从31%下滑至28%。可见,支撑亚马逊这个大头的可不是它的老本行——纸书,而是附加在其上包括Kindle(电子书)、服饰珠宝、生活日化等在内的庞大的产品束,它塑造了一种未来的生活方式(足不出户,一键下单——app应用/绑定银行卡,高速精准配送——无人直升机PrimeAir等),美好的蓝图构建了一个活灵活现的故事,而股价体现的不是公司当前的价值,而是未来的可能。以众多分析师的话来说,亚马逊虽在亏损和微利间游走,但其神秘(尚未明确)的商业模式,持续对未来创新生活方式的投入都足以让投资者们相信它的未来大有可为,只不过这点,无关纸书的未来。
说到这里,可能还有实体书商不服气,大吼你不懂,就是电商抢占了我们的客源!这个情况是有,但在何种情况下客户会流向电商呢?若是以往的纸书客户全都流向电商,那当当网又何必苦苦向百货转型,坐等书友们往网站投钱不就是了?粗略的看下当当网的股价走势,总体而言是下降的,在宣布百货化转型之后略有起色,亏损收窄。
但这是扭亏为盈的利器吗?现在看来这么说为时尚早,当当网一直在摸索其经营模式,在向行业大头们借鉴的同时逐渐弱化“纸书”销售这个模块,转而以类似1号店和淘宝模式发展百货销售,其2013年第三季度的财报显示,百货销售占比已经达到57%,连续3个季度超越图书,从其页面布局来看,也越来越有“淘宝风”了。可见,纸书在电商手中也是赔钱买卖,不少人已经感概该像告别黑白电视一样向纸书告别了。
实际上就像热播的《再见,绝望先生》一样,越是绝望,越近转机。相对纸书而言,电子书虽然方便携带,但是阅读流畅度不够,而且电子产品的通性是让人难以集中(尤其是艰深的内容),容易疲劳,不少人拿着kindle/Ipad半天不知道自己在看什么。而相对电商而言,实体书商的核心竞争力是“氛围”,氛围不是干巴巴的几杯咖啡就能塑造的,而是通过书店内引入的书(书对于书商来说真是重中之重),编辑推荐书单,店内装潢等等体现的,西西弗里书店的成功大概就为此作出了最好的诠释。作为一个爱书人,最大的乐趣是在书店中发现新奇有趣的小众书刊(必须是网上书店所不会花精力引入的),在午后就着咖啡细细翻阅——得书如此,夫复何求。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