奢侈品已经不神秘,但是奢侈品的制造过程依然充满疑问。有一种认识是,奢侈品牌花大量金钱在推广与造势上,其制造成本只占到售价很小的比例。特别是服装、鞋子或包包,到底有多少量或者哪些环节在发展中国家代工也一直没有明确的行业统计。前两年Prada在香港上市时,分析师都希望从其招股说明书里获得一些中国国内代工厂的端倪,但是最终并未得到明确信息。
近两年兴起的一些轻奢品牌,产品大都在中国国内或其他发展中国家生产加工,制作工艺并不复杂,外包生产从成本到经营各方面考虑都是应该的,但外包生产总给人在产品上投入有限的感觉。
相比较,高端制表品牌近年来不断加大对生产制造的投入,百达翡丽和积家的新工坊都于2010年建成,其中百达翡丽的14000平米工坊用于机芯制造,有350名工人,加上另两个工坊共有工人1300名。百达翡丽的新工坊通过将生产线和机器设备安装在同一楼层以进一步改善生产流程。开放式车间的布置根据操作或设备的类型遵循特定的逻辑排列,以提高生产效率。
劳力士2012年在比尔建成的机芯制造所规模达到9.2万平方米,有员工2000人,劳力士通过四间新建或改建的制造所(另外三间在日内瓦,有4000名员工),内部控制表壳、机芯、表盘和表带等所有腕表重要零件的生产。除了生产整合,比尔制造所还有一个自动化仓储系统,全自动系统拥有超过4.6万个存储格,可以安全存放零件和成品,并通过22个收发站和长达1.2公里的输送带将零件快速配送到车间。
卡地亚在瑞士拉夏德芳的3万平米腕表工坊于2000年就已建立,有1000名工人。其实早在70年代卡地亚就在当地建厂,不过当时腕表生产的各环节分散于镇上各处。在此之前,从上世纪初到七十年代卡地亚都是由积家提供机芯,年产腕表仅1000枚左右,而目前卡地亚加上拉夏德芳的共六座腕表工坊的产能可满足全球300多家店、1200个批发客户和21个分支机构的订单。
为了能够做到按需生产,卡地亚腕表生产负责人Edouard Mignon说,在建厂规划时借鉴了日本just in time精益生产的经验,使得整个工坊能高效整合175个工种,从原材料到成品在30米范围内完成,lead time缩短到20天,而此前据测算一只表需要经过250天和15公里路途才能完工。在研发方面也高效整合,并行进行的200个研发项目的七大步骤都在工坊里四层的办公楼内由100多位员工协作完成。一枚腕表从创意到样品,前后经过距离不到300米。在整合前,有三个步骤不在工坊内进行,而剩余四个步骤则分散在工坊内各部门,前后经过路途达到170公里。
百达翡丽扩大了生产空间,却并未计划扩大每年五万块的产能,而是增加复杂功能腕表的生产比例。卡地亚2008年起开始进入高级复杂功能腕表领域,从CPCP转向fine watchmaking,工坊内目前有近20位制表大师,他们都有十年以上经验,能独立完成一款复杂功能腕表的制作。此外,D''ART艺术大师系列的珐琅工艺、细工镶嵌和珍珠母贝镶嵌也在这个部门完成。此外,拉夏德芳工坊还为维修古董钟表配备了20多位钟表师,许多百年历史的古董表在维修时需要单独手工复制零件甚至制作维修工具,花费数月时间才能修复。
相比较制表的流程管理,高级珠宝的制作则是另一番景象,腕表的创意灵感可以天马行空,而高级珠宝的创意则从宝石采购开始,由设计师画草图。当珠宝匠拿到设计草图后就需要依靠其心灵手巧和艺术细胞来进行创作。一款高级珠宝的制作过程往往要耗费数千小时,可以说每一款高级珠宝都独一无二,首先宝石本身不同,且经过不同工匠的制作,更重要的是工坊要保证其客人购买高级珠宝款式的唯一性。
位于巴黎和平大街13号卡地亚总店楼上的高级珠宝工坊里,除了有一些现代化的设备辅助,大多还是保持过去一百多年传统高级珠宝工坊的生产过程。工坊有70位工匠,包括40位珠宝匠,其他还有镶嵌师、抛光师、宝石切割师、珠宝腕表师和浇铸师等。这在高级珠宝领域非常罕见,一般10-20人的工坊就算大工坊了。
巴黎另一家高级珠宝工坊梵克雅宝在方登广场的工坊经过两年的翻新在2012年建成后扩大了一倍面积到360平米,有40位工匠。梵克雅宝以隐秘镶嵌著称,此外在制作高级珠宝之前还会用锡和假宝石制作与真品一模一样的模型来确定最终成品的款式、工艺与价格,是目前唯一一家这么做的珠宝工坊。
在品牌为王的时代,不少奢侈品牌都希望不断扩充产品线来增加销售,然而高级制表与高级珠宝是完全两个领域,跨界何其困难,更不要说那些来自其他领域的品牌。
事实上生产制造的质量控制比起品牌推广困难许多,而人才培养和管理能力更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为了培养制表师,卡地亚在拉夏德芳专门开设了四年制的学校,进入学校的学生学费全免,但是入学门槛很高,学校常年只有30多位学员。按照这个速度你能想像高级制表的产能扩大是多困难,而高级珠宝更要受制于宝石的产量。钟表和钟宝类的奢侈品生产行业壁垒如此之高,由此可见一斑。
原文链接:http://m.ftchinese.com/ipad.html#story/001054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