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地亚作品注定会为每个时代最著名的人物加冕,这几乎已成为一条不变的定律。早在1900年,卡地亚就已被当时的威尔士亲王、未来的英国国王爱德华七世誉为“皇帝的珠宝商,珠宝商的皇帝”。整个20世纪上半叶,卡地亚声誉如日中天,为想要彰显自己特权地位与高贵身份的客人,创作了众多奢华至极的冠冕。生机蓬勃的创意、精湛超卓的技术、品质卓越的名贵宝石,卡地亚冠冕被公认为真正的经典杰作,至今仍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动人魅力。即将于2013年12月4日到2014年2月16日在巴黎大皇宫举行的“卡地亚:风格史诗”展览将首次展出这些著名冠冕中的25顶:玛丽•波拿巴(Marie Bonaparte)与摩纳哥王妃格蕾丝(Princess Grace)的冠冕同时亮相。展览还向私人租借了部分珠宝,包括“贝丽奈西”冠冕与“太阳”冠冕,以前所未有的规模,向公众展示独一无二的精选藏品。
在卡地亚于1900年迁入和平街13号之际,各国国王、王后、贵族与大资产阶级就已经对卡地亚作品有口皆碑,尤其是冠冕。冠冕是贵族与富豪精英的专有饰品,在珠宝类型学中占据着特殊的地位——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之前,冠冕一直是各种典礼盛会的必备装束,以及地位的象征。佩戴冠冕的女性散发着独特的光彩,俨如号令一切的女王。20世纪初,人们曾一度将名媛淑女衣香鬓影,身着华丽刺绣晚装,佩戴炫目珠宝,出入巴黎歌剧院的夜晚称为“冠冕之夜”。那段时间,卡地亚创作了大量经典杰作,无一例外地大获成功——欧洲王室、贵族和大资产阶级的名媛都以拥有一顶卡地亚冠冕为荣。卡地亚并未跟风当时盛行的新艺术风格的自然主义题材,而是另辟蹊径,专注于自己拥有独到秘笈的“花环”风格,尤其是头饰。花环风格取材于18世纪的传统美学,借鉴凡尔赛宫廷的隆盛与华贵,以卡地亚自1860年首创的铂金镶嵌技法,创造出璀璨流丽的珠宝作品,尽显稀世美钻的独特火彩。
当时,其他珠宝行都很少使用甚至鄙薄铂金。卡地亚的创新却为冠冕注入了一种灵动、轻巧、坚韧的特性。这种贵金属极具延展性和稳定性,可自如地曲折盘绕,尽展花环风格的神韵,创造出雅致细腻的钻石花边。这些作品的独特个性、优雅气质与精美细节,为卡地亚在法国内外赢得了卓著的声望,并使得这段岁月成为品牌历史上至为关键的一个时期。随着1902年和1909年伦敦和纽约分公司的相继开业,卡地亚更是一步步筑起举世无双的国际声誉,成为众多王室的御用珠宝商,包括1904的英国王室。
绵延不绝的创意,使得卡地亚设计的每一件冠冕作品,都淋漓尽致地展现了时代统治者的雍容华贵。比利时伊利莎白王后选择了象征皇权的月桂叶卷草纹(一种盘旋卷曲的蔓藤和花叶装饰图案),阿迦汗三世(Aga Khan III)的妻子碧嘉•安德烈(Begum Andrée)殿下则钟爱莲花。这种对珠宝的迷恋也感染了普通大众。1911年4月,人们纷纷涌向伦敦新邦德街的卡地亚精品店,欣赏橱窗内展出的19顶冠冕。在两个月后的加冕礼上,乔治五世国王就佩戴了其中一顶。
冠冕既是王室权力的象征,又是贵族圈的时尚配件,同时也擢升了金融帝国富有的女继承人的地位。早在1902年,美国最大的钢铁企业之一的女继承人丽娜•范德比尔特•菲尔德(Lila Vanderbilt Field)就从卡地亚订制了一顶极为时尚现代的发饰,由三条钻石波纹组成,简洁如铅笔素描的线条,但却极具韵味。范德比尔特太太是富可敌国的美国新贵的代表——对她们来说,无论多么奢华与昂贵都不为过。这些卡地亚的忠实客户将跨越大西洋拜访和平街13号视作稀松平常的小事,与欧洲贵族竞逐豪奢。
冠冕作品让卡地亚得以擢升那些拥有稀世品质与尺寸的宝石内在的美丽,同时也为卡地亚提供了一个挖掘创造性表现手法与风格探索的独特机会。卡地亚深入钻研神话题材,创作出如希腊建筑中楣的横条装饰图案的冠冕作品,神似赫尔墨斯(Hermes)头盔的翅膀冠冕,以及其它从丰饶女神得墨忒尔(Demeter)的浓密麦穗及古代草叶王冠汲取灵感的冠冕线条。自1910年创始之初,卡地亚就已创造出极具现代感的伟大杰作。随后,它又逐步放弃传统的铂金与钻石镶嵌,引入彩色宝石、珍珠甚至精钢,悄然昭示一种全新的风格密码,这就是后世所知的Art Deco装饰艺术风格。冠冕与当时的时尚与艺术思潮密切相关,每一件作品都与时代背景有着深厚的渊源。直至1920年代早期,冠冕才逐渐不再时兴。
战争让男人奔赴前线,女人不得不进入职场,女性的形象也由此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咆哮的二十年代”,轻便的波烈时装(Poiret)将女性从紧身胸衣中解放出来。与此同时,她们还开始吸烟,头发也剪成男孩气的短发。在这些现代造型中,隆重的冠冕再也没有立足之地,逐渐被冠羽或宝石束发带所取代,简洁流畅的线条与Art Deco时代的几何潮流相得益彰。比利时王后伊利莎白也紧随时尚,将那顶1910年的冠冕悄然下滑至眉骨上方,勒在前额正中。
卡地亚也随之放慢创作速度,但却仍然没有放弃冠冕设计,而是不断地探索全新的主题。1930年代,在设计师贞•杜桑(Jeanne Toussaint)的带动下,卡地亚在冠冕中引入了色彩,并为其找到了全新的存在理由,尤其是在印度。1937年,卡地亚为纳瓦讷嘉邦王公(Maharajah of Nawanagar)创作了一件印度传统的头巾装饰“Sarpech”,上面镶嵌一颗重61.55克拉的琥珀色虎眼钻石。
尽管冠冕在卡地亚最新珠宝作品中的地位已不复显耀,那些创作于20世纪的卡地亚冠冕作品仍然令所有人迷恋不已,一方面是由于它们的历史象征与优美外观,另一方面则是由于它们代表了卡地亚标志性的大胆创意与精湛技术。2011年4月29日,整个世界都把目光聚焦在了一顶由卡地亚在大约一个世纪前创作的冠冕上。这顶冠冕现在也被收入了大皇宫“卡地亚:风格史诗”展览中。1936年,英国国王乔治六世将“光环”(Halo)冠冕赠给王后伊利莎白•鲍斯-莱昂(Elizabeth Bowes-Lyon)。随后,在女儿伊利莎白公主——也就是现在的英国女王——18岁生日之际,王后又将这顶冠冕传给了她。在凯特•米德尔顿(Kate middleton)与威廉王子的大婚典礼上,女王又将它借给了凯特,谨守传统之余,更是在人们的集体意识中进一步坐实了冠冕作为全世界公认的显要象征的观念。
更多 卡地亚冠冕 请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