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的巴塞尔钟表展上周落下帷幕,全球10万制表业人士汇聚在瑞士和德国边境的这座小城将决定未来一年手表行业的走向。每日穿梭于各大品牌的新品推荐,直到回来才能看一下手中的资料。
2011年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着实让我惊了一下,去年瑞士手表总共销售193亿瑞士法郎,其中香港21.2%,中国大陆8.5%,新加坡5.9%,合计35.6%,怪不得华人是如此的守时,因为手表买的都比较好。其实应该说亚洲人民都很爱惜时间,整个亚洲占去年瑞士出口的55%,这里还无法估算咱们在欧洲和美国旅游时购买的手表金额,我想超过60%应该没什么问题。
正因为这个有趣的数据,我回来仔细看了一下2001年到2011年的瑞士钟表工业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有意思的地方记下与大家分享:
1、调整期
2000年瑞士手表销售101亿瑞士法郎,至2005年达到123亿法郎。这段时间可以说是瑞士手表的调整期,因为从2000年起瑞士机械表的销售额在近20年后开始反超石英表的销售额。00到05年期间销售额增长不大,产量却持续下降,由2000年的3140万只下降至2440万只,产量的削减主要是石英表产量的大幅减少。至于具体的石英和机械表产量数据从2004年起就不在报告中明细了。此外瑞士手表工厂数和工业人数这两个数据也仅仅出现在2001和2002的统计数据中,此后就再未提过。2001年瑞士手表厂644间,从业人数39500人;2002年分别为565和40450。显然按此趋势,从业人数虽然持续增加,但是工厂数量缩减太大,一年就减少79家工厂,后面的数字大概就不太适合公布了。
2、丰收
2006到2011年瑞士手表业大丰收,销售额由137亿瑞士法郎增长到193亿法郎,每年的增长率都很惊人,手表的产量也开始增长。这六年间由于金融危机在09年销售和产量出现回落,但是在10年就恢复到08年水平,11年的增幅更是达到19%,很难想象这是一个发展已经超过百年的行业。
3、没有亚洲就没有瑞士手表业?
从统计数据看2000年时亚洲就占到了瑞士手表销售的四成左右,美洲则只有两成,其中香港一地的销售额就和美国全国的销售额差不多(当然也需要考虑有相当部分销售香港是作为转口贸易地的)。中国大陆在08年出现在统计数据中,当年销售额上升43.1%,成为瑞士手表的第七大市场。09年由于金融危机几乎所有市场销售额都大幅下降,其中中国下降15.2%,韩国市场却出现35.7%的增幅。2010年中国销售额上升57%,占到瑞士手表销售的6.8%,成为超过10亿瑞士法郎的市场。2011年又增长48.7%,份额达到8.5%。
4、贵金属的作用
瑞士手表的材质在05和06年开始往贵金属方向发展,高端手表的大涨价应该也是从那时候开始的。2005年6%用贵重金属制作的瑞士手表销售额占到总销售额的49%,55%用钢材质的销售额占到44%,如果用一个简单换算一只贵重金属手表的价格是钢制手表价格的10倍左右。到2006年,2%的贵重金属表卖了34%的金额,55%的钢表卖了43%的金额,换算下来贵重金属手表的价格是钢表的22倍。现在这一价格差维持在25倍左右,当然我们也要考虑贵金属手表会搭载更好的机芯,但是金属的作用还是显而易见的,否则也不会出现如此多珠宝手表。所以现在特级、一类甚至二类的手表,如果它看上去是金表,那它就是金表。
5、巨大价差
瑞士手表的出口单价在2011年达到688美元,较2010年的558美元大幅上升,这里虽然需要考虑到美元的贬值因素,但是不可否认瑞士手表与世界其他国家生产手表的巨大价格差距。相比较,2011年中国大陆和香港的出口单价分别为2美元和15美元。
6、手表大国
根据统计数据,全世界每年的手表产量在10-12亿只左右。由于中国的手表大多经过出口的香港后再出口到世界各地,因此两地的数据几乎是联动的。有趣的是中国和香港的产量在2004年到2008年一直在下降,2004年中国出口10亿只手表,单价1美元;香港出口7.13亿只,单价5美元。2005年中国和香港手表出口都下降15%,2006年都下降14%,2007年分别下降8%和9%。2008年分别再下降14%和10%,产量降到5.5亿和4.3亿只,单价则提升到2美元和11美元。2009年后联动作用开始减弱,这年中国手表出口增长2%,香港减少19%。10年中国增长20%,香港增长22%;11年中国增长2%出口6.8亿只手表,香港减少4%,出口4亿只手表。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