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gue杂志的Fashion''s Night Out活动今年移师魔都上海。为了预热,先在新天地时尚办了一场中国设计创意展,邀请了八位本土设计师根据FNO的Tee设计一款服装。展览开幕活动上,Vogue China编辑总监张宇说中国设计师赶上了好时候,这五年的发展赶得上国外五十年。
在中国这个神奇的国度,时尚发展的速度肯定不会低于CPI的涨幅。但是房租人工的上涨速度也同样飞快,如此抵消,设计师的真实增长只有自己知道。前些天遇到一位设计师,她为她那牌子经营专门注册了三个公司,才能满足不同类型销售渠道的需求,她还觉得中国的人工贵,甚至比纽约的都贵,因为性价比不高,太令人诧异。
那天晚上我还去了泰晤士小镇,那是上海郊区一个著名的“山寨”欧洲小镇——在那里有一场20多个“欧洲品牌”汇聚的时装大秀。秀就在小镇的街道里走,看秀的除了媒体还有各地的代理商,还有一些据说是来自各国大使馆看着却有点像专业演员的“老外”,以及许多附近出来乘凉的居民。整个秀走了近两个小时。那个公司的办公室就在小镇里,有整幢楼的办公室,还把沿街的铺面都拿下做show room,排场何其大。据说老板以生产皮草发家,现在开始拓展内销。但是在国内设计师品牌快速发展的这当口上,老板选择的思路还是在仿欧洲品牌上,或者说国外品牌授权。其实,那些国外品牌要么在国外做得不怎样,要么在国外已经快倒闭直接被买了来。或许对国内老板来说这是好事情,一张白纸更容易画画,省得国外品牌循序渐进一家家开店的做法赚不到快钱,赶不上房子的涨价速度。
其实,现在中国的资金并不少,就是都要快进快出,投本土设计师品牌见效太慢,而且怎么才能让资本搞懂啥叫设计师品牌呢?说不清让人家怎么砸钱?
前些天上海还成立了一个品牌交易中心,挂牌仪式红红火火,领导和品牌专家纷纷到场。据一位演讲教授说不远的未来,品牌交易中心的交易金额要超过上海和深圳的股票交易所,如果真那样咱们小散户还谈股论金干嘛?直接去买品牌吧。
但是品牌值钱了才叫品牌,不值钱的只能叫商标,就算是品牌,我也可以注册个傍大牌,何必去买真品牌来,买栽了就只剩一个没用的商标。更何况现在国内设计师的品牌能拿来交易的大概还没有。
再说知识产权在中国真能得到保护吗?我想起前几天看的电影《社交网络》来——就算那片获得奥斯卡三项大奖时我都没想看,因为一直以为是个很老套的创业成功故事。后来偶然机会看了片子感觉很震撼,因为这故事在中国根本不可能发生。原来Mark Zuckerberg做Facebook的创意是来自三位哈佛校友,他们想做一个学校里的社交网络,找Mark开发程序,结果Mark自己做了Facebook。于是这三位校友认为Mark盗窃创意,跟Mark打起官司来,还居然获得了赔偿。而之前关于这个网站创意,他们三人与Mark只见过一面。
在中国,这事根本没法说啊,咱们这就算做了个一模一样的也不能算偷,只能算“仿”吧。不知道五十年后《社交网络》这故事能否在中国发生,不过那时候我们也老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