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六晚去九点去南京西路优衣库。今年的T恤原价149,促销还卖129,真是不给力啊。价格提升是因为成本上升,还是觉得咱们这里消费能力旺盛呢?应该是后者吧。
我去的目标明确,买裤子。但试衣间排着长队,店内广播里说可以先买回去,不合适可以再回来换或退。根据我去年的经验,一定还是要当场试穿一下,因为去年买回去三条裤子有一条由于太紧至今没穿过几次,而穿了也就不能退换了。试衣规定一次只能试五件,经过两轮排队,我终于选了三条度夏的裤子。在排队付钱的时候看了一下吊牌,竟然三条都不是中国生产的,一条越南,一条孟加拉过,一条柬埔寨。想起去年此时我也买了三条裤子,全都是中国生产的。不得不说,服装生产转移恐怕已经悄然开始。
记得差不多十年前大学毕业时,有同学去了毛里求斯的港资服装厂,有同学去越南的台资面料厂。在当时去那里工作是因为收入高。而现在,不少从事服装生产的朋友去老挝出差甚至常驻,他们考虑的不再是能否多赚钱,而是保住饭碗的问题。
回到优衣库。去年开始,优衣库就说会将部分服装生产地进行转移,没想到如此之快。照这个速度,我国沿海地区的服装生产说不定都来不及梯度转移到中西部就会直接被东南亚国家抢去了。
大家都说中国的工人效率高,就算工资增长也比越南、柬埔寨、孟加拉国的工人性价比高。这一点确实没错,在许多领域都是如此。今年早些时候在巴塞尔采访瑞表集团的高管时,我问他是否担心中国的工资上涨,得到的回答是“问题不大,还好啦”。前几天去某大牌办公室开会,品牌的两位公关一位晚上四点钟才睡,另一位起床后打开邮箱发现有70几封邮件未读。这样的工作强度再不够性价比,恐怕真是找不到更划算的了。
或许,工资还不是最大问题,毕竟服装的缝制费用只占到服装生产成本的很小一部分。面料才是大头。面料又来自棉麻丝毛这些原材料,化纤则来自石油,所以原材料到上涨才是关键。此外人民币升值,进口也应该划算,奢侈品就算了,只是没想到基本款的服装也需要进口,那咱们这生产大国还能生产什么靠谱的东西?
最近经常会想,中国是不是东西最贵的地方。挣着白菜的钱,这句调侃的话现在已经应验。山东田里一分钱一斤到了上海超市里变成一块二一斤的白菜,这当中一块一毛九咋就都让我们消费者掏了?现在咱们的工厂里提供给工人的怕是连白菜都供不起了。而越南、柬埔寨或者孟加拉国的工人们至少吃得便宜了许多,就算效率再低至少也还有力气踩缝纫机。人海战术不再是咱们专利,山寨创新又没新花头,那咱们到底该怎么办?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