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诚地说,对于电影和时装我只是个“门外汉”,但是心中有些话不吐不快。这两个行当,早在上世纪20—30年代就已建立起稳固的合作关系,好莱坞就是很好的明证,不过今天谈的不是在当下中国,它们之间如何相辅相成,却是近些年间在两大阵营间所鼓吹的那股“浮躁之风气”,即所谓中国电影和时装已经和国际接轨,并极大地缩小了与国际电影和时装界的距离等种种言论。
首先谈谈电影,作为人类社会人文层面的某种意义上的精神导师,在商业高度发达的今天,电影对于各种价值观和理念的传播作用,正在不知不觉中改变中我们的生活的方方面面,包括我们对于婚姻、事业、家庭等诸多大事的定义和判断。但是就如30年来国人坐上经济高速快车的一般,中国电影产业在进入21世纪后,票房上从长期屈居于西方大片之下,到翻身做起中国电影市场的主,貌似让我们看到了中国电影的繁华和复兴,可实际上这些都只能是美丽的泡沫,并且是以消灭电影文化的多样性为代价而换来的。
中国一年拍摄完成的电影有300多部,但实际能在各大院线上映的只有区区几十部,而真正票房上亿的又有几何呢,并不是其他电影拍得有多烂,只能说他们没钱炒作,而看完那些所谓票房飘红的电影后,除了满目的恢弘巨制和一笑而过,你的精神家园可否在一次次的视觉盛宴后,留下些什么,真正的打动人心的电影,更多是来源于生活本质和我们身边的小人物,而不以画面的色彩华丽和俊男美女的明星阵容虏获人心的,而当下浮躁的电影商业规则,最终害的还是自己,因为我相信电影观众不全是傻子。
中国电影界目前的另一大问题,是青年导演,乃至中年导演话语权的集体沦丧,绝大部分资源都垄断到冯小刚、张艺谋等等几位“大腕”手中,这不是正是中国特色“举国体制”在电影界的另一个复刻版吗,抑或是打造“票房模范”的一种极端表演。而在越炒越高的票房背后,是很多优秀的小制作电影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电影题材越来越脱离生活,即使是年代离我们最近的《非诚勿扰》,那身家不菲的“葛大爷”的泡妞故事,也决然是我们大多数人无法企及的“空中楼阁”生活,毕竟普罗大众还得为自己的“房奴”生活而辛苦操持生计,哪可能做“空中飞人”状到处旅游;其他大制作电影更是和我们生存的这个年代相去甚远,很多时候,它只能作为国人聊以自慰的精神鸦片而已。
更多“大跃进”内容请见下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