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时装周落下帷幕,上海时装周主办方的同仁们在朋友圈喊着“要歇一歇了”,而各地的时装周则纷至沓来。在北方,有2019大连春季时装周,大连办服装节的年头应该超过上海;在西部,13朝古都西安今年也要举办中国西安国际时尚周,大雁塔将作为主会场,让我想起去年Altaroma在罗马的宏伟秀场。
据说全国各地的时装周大概有几十个,最北方的哈尔滨时装周年底举办,场外天寒地冻,场内热火朝天;名字起最好的时装周是江南时装周,地点在常熟;我曾去广州参加广东时装周,回来后知道广州也有广州时装周;大家都知道中国国际时装周在北京,却不太知道北京时装周也已经举办了几年。
中国这么大,服装产业又是一个大产业,加上近几年消费升级,全国各地争相举办时装周也在情理之中。记得2010年4月的上海时装周,瑞典设计师品牌Ann Sofie Back的秀把静安八佰秀的秀场给挤爆了,没有座位的观众就盘坐在第一排前的地上。这在上海时装周的历史上在我看来也算一个里程碑,因为此前的秀是很难出现此种状况的。但是就算这样,对于外媒来说,这依然只能算一个local event,大家来看秀就是凑个热闹。这也是目前全国各地时装周的真实状况。
其实国外大多数的时装周也何尝不是如此,首尔时装周入场排两条队,一条队伍自然是有票的观众,另一条则是各种少男少女。等有票的纷纷落座,如果前排还有空位,工作人员就请大家尽量往前坐,然后再放大量无票的时髦青年入场,一会儿两千人的秀场就坐得满满当当。所以我常说首尔时装周是真正的show business,为什么这么多韩国设计师品牌到中国来,因为这里有真正的business。DFO Showroom合作的KYE连续第二季来上海时装周走秀,这一季更带来了副牌EYEYE,受到买手的热捧。
瑞典领馆从2010年至2013年连续七季参与上海时装周,为上海时装周的国际化起到助推作用。然而真正让上海时装周国际化,并成为亚洲最大订货季的是自2014年开始萌芽的Showroom环节,到这一季2019秋冬上海时装周,参与的品牌超过1100个。展会和Showroom里的成交金额没这么快确定,来上海的买手和品牌的消费是实打实可以统计的。据统计本季上海时装周期间对相关活动举办区域的消费总金额监测达到了1.42亿元,较去年同期上涨58%。这一点我是有切身体会的,时装周期间叫车是极其困难的,等上二三十分钟是常有的事,而新天地周边的酒店,无论是五星级的还是快捷酒店,基本都处于满房状态,买手们住得好一点,而家住比较远的我们showroom工作人员就常在附近的快捷酒店暂住。
记得Mode启动前的一次内部研讨会,我曾经说上海时装周应该对标巴黎时装周,因为无论买手下单最终是到纽约、伦敦、米兰和巴黎四大时装周走到最后一站决定的。上海本来就被称为“东方巴黎”,上海在中国、亚洲和世界的地位应该有这样的雄心。当时领导们听了都一愣,说实话当时谁能想到上海时装周现在的规模?
如果说上海对标巴黎,那么深圳基本明确对标纽约了,这是深圳时装周主办方深圳服装行业协会提出的。深圳时装周2015年启动,至今也走过了五个年头。今年深圳时装周请我去做评委,在那一周时间我看了近50场秀,其中有一天看了11场,去米兰巴黎赶秀也没这么累过。很多人看不懂深圳时装周,一方面开头两年深圳时装周的街拍让众多时尚写手大喷特喷;另一方面,参与的品牌大多是深圳当地品牌,让人比较陌生。在四大时装周中,纽约是发布品牌最多的,纽约曾经有个统计,在纽约服装区有超过5000个showroom,此外还有6600个批发与设计公司,年销售额387亿美元。深圳在中国中高端女装领域也是处于绝对领导地位,去到国内任何一家中高端商场,都能看到深圳女装的身影。在本季深圳时装周上,过10亿销售额的品牌有5个,过亿销售额的品牌超过10个,大多数办秀品牌都是几千万的销售额。如果说上海时装周引领时尚潮流,那么深圳时装周就告诉你什么是时尚与商业结合。如果你再去南油走走,看看那里的批发市场升级的样子,其实和纽约的服装区已经非常类似,只是纽约的服装生产放在亚洲而已。本次深圳时装周的最高奖“鲲鹏奖”获得品牌DAMO WANG的批发店铺就开在南油的金晖时装原创中心,DAMO WANG去年的批发收入达到7600万,另外还有600万零售收入。很显然,批发业务让品牌快速成长,在较长一段时间里也将是品牌的重要收入来源。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最前沿,四十年前来深圳打拼的开拓者们有的已经退休,不少人也不再年轻,她们希望找回她们年轻时失去的东西,因此在穿着上有些夸张也是可以理解。在伦敦、在巴黎,时装周上奇装异服的人士也不在少数,品味参差不齐也很正常。
上海、深圳加上启动最早的北京中国国际时装周,中国承载三个大型时装周完全有可能,三地各有侧重,产业链上的品牌、企业、设计师、买家等可以选取自己需要的参与,并获得相应的效果和回报。至于全国各地的其他时装周,要么走产业导向,要么走消费导向,能服务好自己背靠的产业或拉动当地消费,多一些时装周又何妨?
专栏文章首发于微信公众账号“门道Fashion”,转载请注明。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