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装品牌上市难,上市之后扩张更难。
最近上市新闻频繁刷屏,小米在香港 IPO,估值从 1000 亿美元降到了 543 亿美元,甚至开盘当天还破发了,幸好后面的行情还不错。不仅是小米上市,前不久 DAZZLE 地素时尚上市新闻也广受关注。时尚行业与资本市场变得越发亲密,但对于时装品牌而言,上市之路可谓前后两难。
本土时装公司开始成为资本市场新宠?
随着国内时尚产业日益成熟,在消费升级大背景之下,时装品牌开始成为资本市场的新宠。
最近 DAZZLE 地素时尚上市引得行业瞩目。地素作为最新上市的时装品牌,上市之路可谓艰辛,本该去年上市,却由于股权问题将上市事件搁置近一年。地素上市估值很高,股价最高冲到过 47.95 元,市值达到 192 亿,目前价格有所回落,但地素市值 150 亿依然可观。
纵观整个 A 股的时装上市公司,只有海澜之家的 540 亿和森马的 250 亿排在地素之前,而去年初上市的太平鸟目前市值也是 150 亿左右。海澜之家、森马、地素、太平鸟这四家构成了国内时装上市公司 “第一集团”,不过彼此市值差距明显。海澜之家引入腾讯的投资,又有刘强东的京东为之布局线上售卖,与其他时装品牌拉开差距,540 亿市值凌驾于国内时装上市公司之上。
纵观其他国内上市的时装品牌,目前都市值不足百亿,且市值差距较大。比如,去年 A 股上市的拉夏贝尔,从而实现 A+H 两地挂牌的唯一服装企业市值 90 亿左右。美特斯邦威、安正、歌力思都是 70 亿左右,七匹狼 55 亿,报喜鸟 40 亿,维格娜丝 35 亿,如意 28.7 亿,日播 25 亿。
时装上市公司海澜之家线下店
按照沪深两市 3600 多家上市公司的市值排序,中位数的市值在 50 亿左右,可以说时装企业的市值都是偏低的。这似乎与我们的感觉不太一样,那些走在时尚前沿开在高档购物中心的时尚品牌原来并不算是资本市场的宠儿。
国内时装品牌近年来,为何频繁上市?
国内时装公司上市新闻不断,地素上市 IPO 融资 15.82 亿,2017 年太平鸟融资 10.8 亿、安集团 11.15 亿, 2017 拉夏贝尔和日播由于配售股份较少融资只有 4 亿和 3.8 亿(拉夏贝尔 2014 年在H股上市融资 16 亿)。2015 年歌力思 IPO 融资 7.28 亿,2014 年维格娜丝 6.6 亿,2011 年森马上市融资 45 亿元。
太平鸟IPO上市成为2017年度行业热点新闻
为何近年来本土时装公司上市现象越来越频繁?究竟是资本推动还是国内时尚商业发生了新的变化? 根据多年行业观察,原因有三:
1、时装品牌上市是商业必然结果
像海澜之家、地素等国内时装品牌拥有十多年的商业运作经验,在国内时装市场拥有一定知名度。同时,这些时装公司发展达到了一定规模,符合中国A股上市的销售额和利润要求,最终成功上市成为自然的选择。相关的资本也会希望推动这些符合消费升级的企业上市,扩大内需是未来几年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
2、上市资本诱惑
不论时装行业与否,大多数公司都有一个“上市梦”。上市,套现是公司发展重要目标,上市对于时装品牌诱惑很大,去交易所敲钟即代表成功。换言之,国内股市对时装公司的估值比国外和香港高很多,这意味着公司可以进行快速资本扩张,融更多的资,圈更多的钱。
3、上市本身就是最好的品牌广告
时装公司上市对行业而言是新闻点,品牌为上市会做一些媒体预热以及话题营销。上市带来的广告效应如同核效应一样,许多资源都会向最新的上市公司倾斜,品牌打造的品牌价值是无形资产,因为公司上市本身就是商誉的一种体现。从上市企业总量来看,时装公司其实占了很小的比例,只不过在购物中心或媒体端常常看到,所以以为有很多。
上市之后,时装公司扩张是一大难题
时装品牌上市吸纳资本之后,能否接盘巨额资本稳步扩张成为一大难点。
国外时尚领域的上市公司如 Zara、H&M、Uniqlo、LVMH 老板基本都是该国首富,美国市值最大的上市公司要么是科技公司,比如苹果、亚马逊、Facebook,要么就是大家生活中常接触的消费类公司,比如麦当劳、可口可乐,以及我国的阿里巴巴和京东等,而在香港上市的腾讯,市值更是超过了宇宙第一大行中国工商银行。他们共同的特点是这些市值都是在上市以后慢慢涨出来的,代表这些企业都业务稳定和具有很好的成长性。
资本疯狂后,增长回报成最大难点
时装公司上市以后,每一季度都要发布财报,每三个月就要交一回“作业”,资本市场不看你请了什么明星代言,不看你获得了多少媒体报道。只看冷冰冰的数字,具体就是销售额多少,利润多少,增长多少,每股赚了多少钱,而且需要不断增长。
对于时装上市公司的增长无非单店增长和开店增长,前者增长是有极限的,后者全国真正能出销售额的零售位置是很有限的,要么排队等开店,要么花巨资插队。所以爆发式增长是很难的,但是资本市场需要故事,需要几何级增长,这些是时装品牌无法给予的。
这里不得不提森马。2011 年森马上市融资 45 亿元,森马目前市值刚回到 2011 年刚刚上市时的规模。有证券行业研究分析员透露,一般新股上市三年内不做观察。这一纪录目前只有 KAPPA 品牌是例外,2007 年 KAPPA 品牌香港上市,当时融资额达到 54 亿港币。
换句理智而言,IPO 融资过大,等于提前透支企业许多年的成长空间,接下来要维持股价就非常困难,需要业绩高速增长。但是品牌发展是有规律的,大量投资铺开渠道扩张之后,但是产能和销售成为一大发展难题,盲目高速扩张之后时装公司的库存需要很多年消化。想想开始重新走入潮人视线的李宁公司,2008 年奥运会野蛮扩张的苦果整整用了十年来消化。
在国外的资本市场看到许多趴在地板上的时装公司股票,由于没有增长潜力,股价基本沦为仙股。有时候大股东会溢价收购上市流通股后退市,目的就是可以不受到资本市场的牵制做一些品牌长远发展的工作,为再次上市做准备。
国内时装上市公司目前采取的方式则多为兼并收购,最新的有拉夏贝尔收购法国品牌 NAFNAF,此前有维格娜丝收购韩国衣恋集团的 Teenie Weenie,歌力思则陆续收购德国品牌 Laurel、法国品牌 IRO 和美国品牌 Ed Hardy 等。收购的好处是可以销售额合并报表,问题是收购品牌的经营状况一般都不佳,要扭转非一日之功。至于山东如意集团的“买买买”模式则并不属于 A 股的上市公司,七匹狼的 Karl Lagerfeld 项目去年底完成了交割,但在股价很难体现。
香港股市对于时装公司上市估值并不高,相反对上市公司治理要求更严格,反而成就上市时装品牌的持续发展。目前国内时装品牌市值最大的安踏,2007 年上市以来市值翻了 4 倍,达到 1100 亿港币,FILA品牌等发展渐入佳境。2016年在香港上市的江南布衣融资 6 亿元,市值也翻了 2 倍,达到 90 亿港币,推出多个自有品牌都获得不错的市场反馈。
时装品牌上市之路非常艰难,需要天时地利人和。国内时装品牌上市之路,上市只是一个起点,代表品牌发展重要转折点。经过资本市场的洗礼,时装品牌生命将获得更多可能性。如果单纯以炒作股价作为时装品牌发展目标,那么中国未来很难拥有LVMH这种上市巨头公司,毕竟巨头时装公司需要长线运营和资本持续经营打造。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门道Fashion”,如需转载请注明。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