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最具影响力的设计先锋,引领思维地图,开启一个富有创造力的周期,寻找设计的价值根源,塑造设计面向未来的潜力与活力——9月24日,以“加减乘除:设计的觉醒与抉择”为主题,由北京服装纺织行业协会主办、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策划承办的的2013时尚设计北京24论坛,在北京服装学院•服饰时尚设计产业创新园智慧启幕。
本届时尚设计北京24论坛由包含开场演讲、自由谈、跨越零点、鲜锋汇、时光漫步与设计沙龙几个板块组成的七场演讲以及2013北京最具文化创意十大时装品牌颁奖盛典组成。
设计价值观的觉醒与多元化的探索与碰撞,成为了本届时尚设计北京24论坛上最鲜明的观念主张。针对中国原创设计面临的资金技术缺乏,完整度和可持续性不足,规模化生产能力差,渠道狭窄等现实困境掣肘,论坛嘉宾也给予了切实的回应与灼灼的思考。同时,在颁奖盛典环节中,“北京时装之都建设贡献奖”
、“2013北京最具文化创意十大时装品牌”、“2013北京文化创意优秀时装品牌”、“2013北京最具文化创意十大时装品牌银奖”、 “2013北京最具文化创意十大时装品牌”正式揭晓。
穿透设计的表皮,触摸设计的内核
“设计是谁?设计从哪里来?设计要到哪里去?”——透过设计的表皮,捕捉质感的内核,成为了论坛嘉宾们希望挑战的方向。设计的本质在于:并非简单寄情于感官的表象愉悦,而是深深扎根于对时代的敏锐思考,对人文精神进行深刻的解构与解读,从而依托各种材料、结构与空间进行巧妙的组合与再造,最终完成让人眼睛一亮、心灵为之一颤的演绎。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设计绝非仅仅是浮光掠影的情绪宣泄,而是浸润着时代气息的一个思想容器,渗透出忠于世界、表达世界以及改变世界的不同性格力量。
在这样的探寻思路下,本届时尚设计24论坛特别邀请了世界著名建筑与工业设计大师黑川雅之先生。作为日本建筑和工业造型设计界的代表人物,年逾70岁的黑川雅之被称为“一部活的工业文明发展史”。“生命与性”的哲学理念是他设计的永恒主题,也是设计世界观与生命观独特、生动,厚重感与轻盈感兼具的最佳映照。
本届论坛上,黑川雅之先生的主题演讲名为《自然思想——回归原点思索》。他通过地球、山脉、皮肤等一系列常见事物说明世界上的事物并没有具体的概念以及界限,包括设计。物体在其周边都存在着气场,而周围的“设计气场”与“设计引力”, 才是物体的设计存在。在东方的审美里,画上虽然只有两个人,但一左一右的中心,是其间的部分,空间感出来了,才有设计。“气”这个词在英文称之为“energy”,是能够被感知的。大师特别强调皮肤的感知,通过皮肤感受到周围的气息,甚至未来。他还笑称,他用皮肤的感知感受到现场的友好,感受到中国的友好。
与此同时,著名摄影家、中央美术学院设计学院副院长王川、著名当代艺术家朝戈先生、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装饰》杂志主编方晓风先生,以及著名当代艺术家高孝午先生,也都给出了自己对设计内核的观察维度与思维索引。
比如,方晓风先生即反思了公民社会中设计师的社会角色。他认为,设计师,是“涂脂抹粉的美工”,还是“唯唯诺诺的画图机器”,是“投机取巧的点子大王”,还是故作姿态的“先锋演员”?他的思考是:“都不是,也都可能是。”但,他们首先应是“合格的公民,知道自己的权利,也懂得自己的责任,用作品阐释价值观,用专业技能提升社会生活。”
实际上,各位艺术大家的各抒己见,本身就构成了论坛设计的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趣象”——设计的影像、设计的布局、设计的尺度、设计的材质……它们在不同的艺术领域内有着独具一格的表达方式,在达成与艺术家鲜明性格的链接之下,成就了设计不同的归宿与命运,也因此收获了不同的知音与社群,到达了设计者与受众的内心彼岸。
拒绝设计孤岛,设计的“去边界化”
本届论坛上,国际买手、设计师、品牌策划人、媒体人分享了对于全球本土化与在地性的感知与见解,旅法服装设计师李春江先生、时尚文化艺术顾问江山先生、“I-XIU 秀场汇”创始人王天成先生、《LIFESTYLE》杂志主编Mr.Nels从不同的维度,用交错的视角丰富立体地呈梳理出全球时尚行业的格局。
这,也是本届时尚设计北京24论坛着力倡导的“无界设计”理念的表达——在探讨设计在不同艺术领域内独立性的同时,同时倡导以一种跨界的视野去促进创意资源的融合。
这意味着,一方面,艺术家可以远离人群进行孤独的创作,但在构思与孵化作品的过程中,却不会仅仅局限于自身的职业领域内进行“闭门造车”的活动,是谓“孤独而不孤立”。一个优秀的设计师,只有娴熟地在不同疆界的艺术领域内游走,方能超越时空与地域,成就真正经典的,足以与时间的流逝,时代的变迁相抗衡的杰作。这,也是论坛“无界设计”打通“全球化”和“本土化”的内在关联,为使用者带来更好、更人性体验的诉求所在。
另一方面,“界”与“界”碰撞与融合的过程,本身就是彼此吸引、彼此辐射,在合适的时机利用合适的介质,融入与重塑的有趣过程。因此,最大程度地还原这种“过程性”的量变到质变,将成为论坛有心铺就的一条思维路径。
民艺新生,设计传统与现代的交汇
“思索传统的美好,才能更好地接近未来”。寻找设计的根源性价值支撑,一直是设计存在的重要使命之一。本届论坛上,《汉声》杂志创办人、著名出版人、设计家黄永松先生,著名紫砂壶艺术大师高振宇先生,著名家具设计师、 “澳珀”创始人朱小杰先生,台湾跨界设计师叶宇轩先生,中国植物染色/植物染料技术研发人、非遗项目“传统染色”传承人黄荣华先生、全球文化遗产基金会中国项目经理李光涵女士悉数到场并发表了演讲。
其中,对传统生活方式与传统设计具象的重新“发现”,成为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丰盈醇厚的民间文化殿堂,为中国语境下的美学设计搭建了一道灵感的天梯。
一个达成的共识是——一方面,对传统的重新发现,需要建立在当下的现实语境中,不是完全的“复古”,而是唤醒其精神,转化成时兴的事物,获得现代意义的“重生”;另一方面,对传统的重新发现,同时需要拒绝碎片化的断章取义,对传统进行完整、体系化的系统研究与剖析,深刻地了解传统立足的时代底色,文化现象与人文精神。惟有自然、巧妙的嫁接思维,取代粗陋、呆板的拼接思路,方能让设计的传统与现代交融,催生出民艺的时代新能量。
与此同时,设计并不等于对文化元素的滥用。本届论坛上,台湾跨界设计师先生叶宇轩先生对大陆的老街改造提出质疑:从丽江到苏州平江路,再到后海烟袋斜街、南锣鼓巷……从南到北的老街改造且毫无创新的复制,并呼吁针对地域文化的特征做出更有创意的设计。同时对设计过程中东方元素的应用和滥用提出了警醒,例如很多旅游产品对传统元素的滥用。最高级的运用传统元素的设计在于:既不是复制元素,又不是简单改良,而是真正地原创设计,超越传统。
设计沙龙,新价值与新商业的价值合力
可以看到,两股设计气质正在得以强化——一方面,新的设计更具备“绿”的特质。“伪设计”的泛滥得到抵制,用完即弃的消费习惯受到挑战,“循环利用”的材料设计观念得以树立。另一方面,新的设计更具备了“云”的气质。在定制制造、“自己动手”设计产品、创新的时代,数以百万计发明家和爱好者的集体潜力喷薄而出,如何对应设计的云时代,设计新的商业模式,本身也成为了一个富有挑战的命题。
为了捕获这两股气质,以“新价值”与“新商业”为主要议题的设计沙龙举办。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洛可可创始人兼设计总监贾伟先生,北京雪丽娜工艺美术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皇锦”品牌创始人张雪梅女士,著名建筑设计师王晖先生,以及爱慕设计总监张虹宇女士、著名服装设计师邹游先生、北京创客空间联合创始人王盛林先生、中国教育电视台高校创意总部主任刘雅嘉女士参与了设计沙龙的讨论。
中国工业设计之父、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柳冠中先生谈到:当代中国的设计审美发生严重偏移 ,以多为美,以大为美,以奢为美,感官刺激的时空符号取代了启迪精神家园的艺术。深怀对地球资源、当代设计价值观的富有责任感的担忧,为我们提出诸多惊醒。
所谓“思想的本质即在于不安”。尽管许多有关设计的共识正在达成,然而,基于设计本身是一个鲜活的“进行时”,对于设计的探讨永远不会满足于一个静止的终点。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这也是本次时尚设计论坛取义“24小时”的一个初衷——有灵魂的设计,首先基于不知疲倦的先锋思考,灵魂可以不休不眠,设计之路也将上下求索,永不止步。
正如活动承办方北京盛世嘉年国际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王军董事长所说:中国时尚设计的未来是靠新锐设计师与热爱设计的年轻人共同向上的探索发展,在听取前辈和大师的经验之谈之后,更多地走进身处的生活,走进成长经历,走进内心的感受,去建立更好的自己,才能为这个时代贡献一份独特的、有价值的思考,人类才会有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