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负责人告诉《东地产财经周刊》(以下简称“《东地产》”),连卡佛此次重回淮海路,说明中国市场对外商有很大吸引力。
曾因经营模式关店
早在2000年,连卡佛便进入过上海市场,当时选择的同样是大上海时代广场。
由于定位高端,也是当时国内首家门店,连卡佛的进驻曾轰动一时,成为了上海高端百货的标杆。
然而,尽管叫好者多,但由于价格昂贵,外加消费者对于部分品牌的认知度不足,进入商场内的消费者寥寥,花钱购物的更是少之又少。
2006年,连卡佛黯然撤离上海。
不少业内人士分析,连卡佛之所以“水土不服”,是因为连卡佛采取的是“买手制”的形式经营,即派商场买手到世界各地广泛搜罗新兴的高档设计师品牌,而非直接引进那些消费者已经耳熟能详的世界名牌专卖店。
商场内,连卡佛的陈列方式也一改往常以品牌专卖店为导向的格局,而是按照产品,在统一设计的格局内陈列。
专家曾指出,这种经营模式的优势在于只要保证销售渠道通畅,就能获得高额利润;相反一旦出现销路不畅,就会滞销,从而导致资金周转出现缺口,使经营走入困境。同时,这一模式对于当时的消费者来说太过超前,更适合那些了解流行趋势、钟爱设计品牌、有自己独特的风格的成熟消费者,而彼时的消费者大多认同的是品牌而非商品。
连卡佛内的品牌大多是设计师和小众品牌,但定价却不菲,在当时消费者的观念中,并不愿意花高价去购买一些并不熟知的品牌。
此外,也有观点认为连卡佛上海店的发展一直受制于经营面积,相比以“店堂够宽敞、货品够新鲜”吸引消费者的香港店,上海的连卡佛当时的面积不过2000多平方米,只有香港的一半。
竞争能力待考验
和13年前不同的是,连卡佛此番“入沪”摒弃了代理制,而是与北京门店一样采取自主经营模式,由总部直接管理,可见相比当年更为重视。
值得注意的是,为了适应内地市场,连卡佛还将顺应目前的两大趋势做出改变:
一是加码餐饮业态。在电商的冲击下,商业广场普遍提倡体验式消费,而非纯粹的零售业态。不少百货均加入了餐饮业态,以带来足够的人流量。
二是“网购”。连卡佛将在上海时代广场店内实现网络订单的取货和退货服务。连卡佛官网的在线商店将提供一周新品、双语内容介绍及三种语言的造型专家和客户服务,在线商店还可以实现在北京、上海、香港三地当日到货的服务。方便了工作较为忙碌的高端人士进行购物。
而如今上海的消费者的消费观念已经更为成熟,对于小众、低调的奢侈品和设计师品牌有了更高的认知度,对于连卡佛的“买手制”也更容易认可。
朱连庆表示,现在中国消费者理性分层,追求的品牌多样化,对设计师品牌也有所接受。
不过,连卡佛要在淮海路站稳脚跟,还需面临不少挑战。
商业地产专家姜新国告诉《东地产》,连卡佛主要出售的是高端商品,在反腐等大背景下,这些消费群体变得低调,因此可能会受到一定的冲击。“但连卡佛的品牌没有问题,关键是停车场,如果停车位问题解决了,连卡佛的位置就是一个黄金地带。”
此外,作为奢侈品百货,连卡佛还将面临周边K11和淮海路东段IAPM的冲击。
相比主打“文艺牌”的K11和定位年轻、时尚餐饮也具特色的IAPM,连卡佛在“特色”和“人气”上并不占优势。
姜新国认为,K11吸引小资消费,定位高,比较文艺化;IAPM的定位非常恰当,又有地铁,是个好项目。而连卡佛所在的区域一定是好的,随着城市中心西移会有机会。
(东地产 傅一辰)
原文链接
http://www.linkshop.com.cn/web/archives/2013/263540.shtml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