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之将亡,必有妖孽,初略观察荷兰高等时尚教育的困境,由以下几点要点所致:
1.荷兰时尚产业尤其是高级时尚,根本不赚钱,时尚在荷兰根本不是强项,荷兰本土的设计师都得面临现实身存的问题。但他们又不愿妥协,最后的结果是号称时尚设计师但他们的作品非常不具时尚性,不是过于激进得像是现代艺术,不然像是个打板师,或者裁缝师。
赚不到钱的结果,是整个时尚产业需要政府每年几百万欧元支撑,政府的公权力介入扶植往往会造成很多外行人领导专业的现象,谁跟政府要到钱,谁都可以引领当地时尚界,这些外行者大多制造一些对自我认知何谓时尚的话题,但问题是国际时尚是不吃你这套,所以时尚学校无力把学生导向产业,只好拼命鼓吹展览和学术交流这些和国际时尚产业脱节的项目。
2.对于邻国的夹杀,尤其是几乎同文同种比利时安特卫普的威名赫赫,荷兰自90年代起非常急于找寻自己的定位,但找来找去总是在搞一些小众的路线,近年来随着北欧时尚品牌的崛起,更加没有立足的话题和空间,北欧善于把一些看似很激进的时尚概念整合为平易近人而引领风潮,带着一波又一波的新兴品牌概念店攻占欧洲市场,H&M, Weekday ,ACNE,Cheap Monday,&other stories,对于一直强调设计风格极似北欧的荷兰,毫无招架能力,无论是之前想效法安特卫普,或者现阶段的北欧设计,目前看来无疑是东施效颦。
产业如此,学校更是如此,对于学生的作品没有一套专业的评估方法,无法持久有效的带领学生找寻自己的风格并合乎市场的期盼。
3.时尚输出开发中或未开发市场?
荷兰这几年频频向开发中国家或未开发国家递出合作的橄榄枝,想把自己的设计师推销出去,以解决时尚设计学系毕业即失业的窘况,尤其自2008年经融海啸发生之后。
有很多才能的设计师离开了荷兰本土市场,往成熟的时尚国家去了。因此政府积极辅导时尚设计交流组织,以土耳其,印度,中国,甚至非洲市场合作,像是土耳其,荷兰非常有计划地向土耳其推销自我时尚意识,像是在“诱发”土耳其时尚意识。中国也是荷兰非常想要进入的市场,不过目前还在是水温的阶段。以我个人的拙见,这种方式的时尚交流,有一种自我文化优越的傲慢,试问,一个国家的时尚产业未曾成熟过,也找不到自己的定位,如何谈到输出,或者以输出国内滞销的设计师为实,却行交流之名?
国外的月亮不一定比较圆,在我们自我探寻何谓中国时尚设计时,地球上另一边的国家也是在自我探求,所以我们无需自我贬低,也无需自我感觉良好,提供一些在欧洲学院所体会到的心得,共勉之。
作者简介:
Summer Yeh,台北人,越过乌拉山现存在欧洲名叫尼德兰(荷兰)的古老土地上,非常喜欢研究时尚,又或者-能拥有。现就读于荷兰时尚艺术学院,主修时尚品牌设计和时尚策略。如果可以,我想穿安特卫普设计师的作品一辈子,或者大大搜刮COMME des GARÇONS的作品,和Anna Wintour比邻而座,一同看尽时尚的风骚精彩。希望能做你的时尚眼,只因为爱时尚,我们都一面倒的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