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行各业都有重要的展会。时装行业里,四大时装之都各占山头。钟表行业却不同,瑞士手表的至高地位让瑞士每年举办的钟表展成为焦点。
我不是手表专业人士,仅仅去过几次巴塞尔钟表展。这个处于瑞士德国交界地的城市能聚拢全世界几乎所有手表品牌(历峰集团除外),每年吸引十万世界各地手表经销商与媒体,是何等不容易。
品牌能与展会不离不弃,双方的互惠互利是必须的。精益求精,让一切达到极致应该是巴塞尔展会与参展手表品牌的共同追求。
与其他展会不同,巴塞尔展的品牌展位并不是每年重新设计,而是一用就是几年。我一直闹不明白,展会后展位拆卸保存,第二年重新搭建,究竟如何能保持完好如新。这在中国几乎不可能,国内展会的展位到结束那天能仍然保持完整已经可以称为奇迹了。
此外,持续数年相同的展位设计却不会让人觉得过时,这与手表设计追求经典永恒是一个道理。如此说来,一次性投入大笔本钱在展位设计与制造上还是值得的,折算到每年也是划算的。
不过,今年的巴塞尔展随着新展馆的落成,参展品牌也纷纷对展位进行了升级。大品牌的展位进一步扩大,数千平米的三层展馆不在少数,气势惊人。
我没有去统计具体的参展商数量,直观的感觉是,参展商反而减少了。主办方显然希望进一步提升展会质量,同时力捧大品牌。一号馆的座次也进行了调整,原本在一楼的品牌为了获得更大的展位而搬去了二楼。
Swarovski 精品部门的总裁罗伯特·布克包尔(Robert Buchbauer)透露,两年前巴塞尔展会方就要求他们作出决定,是去一个小角落还是到二楼拿一个大展位,结果,今年 Swarovski 的展位有 2000 平米,原先只展示腕表,现在把珠宝也一起拿出来展示。
有的品牌则对展会方的安排感到不满,比如瑞士传统制表品牌 Ball 就退出了今年展会,旗下的高端品牌 Concord 则在展会附近的酒店租了房间作为 showroom。美国的 Fossil 集团则直接把欧洲总部放在了巴塞尔,拿下展馆附近的整栋楼,这样也就不必再参加巴塞尔展了。
巴塞尔展会的主力军是 Swatch 集团,原本只有旗下的中高端品牌参展,今年却连 Swatch 也参展了,并推出了高端的机械机芯腕表。LVMH 集团是巴塞尔展的另一大盟友,豪雅的展馆是单品牌展位最大的。
不过,LVMH 好像也留了几手。一是 Louis Vuitton 虽然在展会地图上与 Zenith 在同一展位,事实上却把展示厅放在了展馆外,用穿梭巴士接送媒体前去参观;二是 Hublot 腕表和 Chaumet 珠宝都参加了今年 1 月以历峰集团旗下品牌为主的日内瓦钟表展,其中 Chaumet 只参加日内瓦表展,不参加巴塞尔展。我猜 LVMH 一定是不满于 Dior 被安排在了二楼。再说到前不久更名为开云(Kering)集团的原 PPR 集团,Gucci 和新收购的GP 芝柏表缩在一号馆一楼的最角落,毫不显眼,于是品牌方请来其珠宝腕表代言人李冰冰,做了个英文读稿演讲,总算吸引了一些眼球。
Patek Philippe、Rolex、Chopard 三家夹在 LVMH 和 Swatch 集团的品牌群之间,算是保留了江湖地位。其中 Patek Philippe 是整个巴塞尔展上唯一没有更新展馆设计的品牌,原因是他们明年即将迎来品牌创立 175 周年,届时将推出全新展馆。Chanel 则无奈地排在了 Swatch 品牌群的后面,展位规模还不及边上的 Breitling,它的隔壁则是生产军表出名的小众品牌 Bell & Ross。当然,Chanel 也有办法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它大概是现场唯一不能直接领取新品资料的品牌了。
今年的巴塞尔展大大突出了珠宝的地位,原本以为世界上的奢侈品牌已经都进入了中国市场,这次我却在展馆里发现了不少陌生的品牌。让我无法理解的是,这些珠宝品牌的展位看起来简直比它们的珠宝工坊都大。而且,珠宝品牌的大举加入似乎太过仓促。有几家珠宝品牌显然并没有做好准备,比如设在 Dior 边的一家品牌,中国方面的公关因为签证问题而错过了展会的前几天,斜对面的另一家西班牙珠宝品牌则索性连接待人员也没几个,站在前台的那位大叔英语说不顺溜,宣传资料更是到展会第三天也没有印好。最令人诧异的是 Buccellati,这家在巴黎芳登广场开旗舰店的意大利珠宝商刚得到大笔投资,前景大好,不知为何却把展位设在了二号馆三楼—同层的展商大都是腕表零件供应商,比如造石英机芯和表带的,使之在其中显得有些突兀。
Palace 展馆令人惊艳。那里集合了不少独立制表品牌,可惜国内媒体甚至是手表专业媒体都少有人关注。在这一展馆能够看到各种具有新奇功能的表款,比如能预测天气的手表、能玩21 点的腕表,各种想象与创新层出不穷。希望在明年的巴塞尔展上,这个展区不会缩水。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