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月就来说说外滩吧。外滩是上海的标志,全世界人来上海都要去外滩。不过上海人去的却不多,我自己家离外滩不过三公里,出租车起步费就能到,但是在我印象中,小时候也就一两年才去一次。长大后从事与时尚相关的工作,大品牌又纷纷在外滩开店,我去外滩的次数才多了起来。
外滩三号是外滩走向高端奢华的起点,Giorgio Armani 的旗舰店使得大家都知道了外滩是时尚地标。
之后又有了外滩六号,那里有 Dolce & Gabbana。现在 Giorgio Armani 和 Dolce & Gabbana 都关张了,外滩三号里面只剩下一个品牌店 MCM,外滩六号则更无亮点。
这些年来,外滩与上海其他地方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最大的区别是:这里没有大刀阔斧的建设,外面看不出什么变化,里面却风起云涌。这倒有点像国外,建筑还是那些建筑,商家则已经换了几茬。
记得 2008 年时,我和几个朋友坐在北外滩茂悦酒店顶楼的酒廊里,一个朋友指着外白渡桥边的空地说,那里要建上海最好的酒店,许多顶级大牌都会在那里开旗舰店。现在,半岛酒店的地位已经奠定。那天还说到了与外滩三号同在广东路上的兰会所,一个做商业地产的朋友觉得,这家由俏江南老板张兰投资上亿的高端兰会所,这账怎么也算不过来。当晚我们就去了兰会所,实在太冷清,于是换了个地方吃夜宵。
去年兰会所悄然歇业,法院两次拍卖该建筑,第一次 2.3 亿流拍后,第二次只能以 1.3 亿起价,最终以 1.5 亿卖出。
外滩 18 号在整个外滩处于中心地位,整幢大楼正气,体量大,Carti er 和 Zegna 的店铺分别列于大门两侧,生意应该不错。但是,里面的商家日子就没这么好过,这些年换了不少。最可惜的莫过于外滩 18 号自己创建的、支持国内设计师的集成店 Younik,那里曾经集中了十多位设计师的系列,后来卖起了翡翠和玉器。
最能坚守的是处于外滩九号的夏姿•陈,九号这幢招商轮船总局大楼是外滩建筑群中体量最小的一幢。2005 年,夏姿•陈将整幢拿下开设旗舰店。其间经历了外滩改造,天下第一弯变成了外滩隧道。
那些年店铺外的道路都被围起来修路,生意肯定大受影响。
就投入而言,斯沃琪集团的投入应该是最大的,拿下了和平饭店的一幢楼建成了斯沃琪和平饭店艺术中心。这里有斯沃琪集团的高端手表店铺,楼上还有专供艺术家创作所居住的精品酒店。斯沃琪还专门为和平饭店推出了全球限量 888 只的手表。
其他手表品牌也把外滩视作宝地,劳力士在罗斯福中心建了劳力士世界,百达翡丽则在离开外滩 18 号后,于外滩源建起了百达翡丽源邸。
说起外滩源,除了半岛酒店精品廊里的各大品牌,益丰外滩源的开张也带来了更多品牌,许多更是品牌首次进入国内市场的第一家店铺。
10 年前,外滩的崛起从南面的外滩三号开始,现在精品购物的投资重心已经完全转到了北面的外滩源区域。然而,从投入到产出可能需要很久。半岛酒店的住客都是非富即贵,但是也没有必要在里面购物。
外滩依然以游客居多,因为附近就有接待旅游团的团餐饭店,而这些游客显然不是目标客群。作为后来者的益丰希望走定制路线,加强会员关系,聘请上海老克勒在商场为到店客人介绍品牌。这些措施不会立竿见影,还要面对对岸的陆家嘴,以及南京西路和淮海路等众多高端购物区的竞争。不过益丰的业主应该是做了长期打算,洛克外滩源前期开发花了近五年时间,圆明园路上的几幢计划做商场的大楼也没有贸然租出,依然在等待合适的品牌。
外滩确实是风水宝地,除了传统意义上的外滩地段,北外滩和南外滩也在发展。继半岛、华尔道夫、东方商旅之后,走奢华度假风格的酒店悦榕庄在北外滩也开张了。有趣的是,同样是新开张的外滩 22 号不在延安路与北京路之间,而在南外滩的延安路右侧,中国设计师郭培的高级定制店开在那里,还有一些高级珠宝品牌也将进驻。
外滩 22 号边上就是闹得沸沸扬扬的外滩地王地块,这里计划要建起外滩金融中心。在奢侈品牌和生活方式进驻 10 年后,外滩的根源产业金融也开始回归了。去年,中国银行百年后重返诞生地汉口路 50 号并设上海总部,此外还有数家银行把上海分行设在了外滩,各种投资基金也落户于此。
经过 10 年的发展尝试,未来的外滩,金融如当年上海开埠之时依然唱主角,酒店、会所和餐厅作为谈生意的场所成为辅助,而奢侈品购物则是画龙点睛。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