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ottega Veneta欢欣宣布,将在其位于上海外滩的益丰•外滩源概念店举办首次展览,于店内二层的独特艺术空间中展示中国当代新生艺术家的作品,鼓励卓越创意。
本次开幕展汇集了七位艺术家的摄影作品,主题为“江南志异”,旨在反映现代化和工业发展对于传统上被称为“江南”的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带所产生的影响。展览将从2012年7月开始,持续至2012年10月,成为即将于此艺术空间内举办的系列主题展览之首。Bottega Veneta一贯致力于文化意识的发展与保护,及对年轻一代艺术家的扶持培养,更期望赋予每一位到访专门店的宾客在纯粹购物之外的更深层体验。于益丰•外滩源概念店举办的系列展览,即为此项承诺之体现。
本次展览的策展人是复旦大学教授顾铮先生,他在当代中国视觉文化和摄影研究方面颇有建树,不仅是著名摄影评论家,更是广获赞誉的摄影家。顾铮教授此前曾于多处颇具声望的地点策展,其中包括纽约大学Parsons设计学院,及史密森尼博物馆等。本次参加Bottega Veneta艺术首展的摄影家大多来自上海,其中最年轻的一位出生于1981年。他们的作品曾于全球多地展览,从洛杉矶到纽约,从伦敦到米兰,以及中国各地。
Bottega Veneta创意总监Tomas Maier先生曾于今年5月到访中国,并出席益丰•外滩源专门店的开幕活动,他对品牌于专门店内设立艺术空间的首度尝试表示兴奋。“我们总是积极地参加与年轻艺术家、设计师和音乐人的合作项目,这是我们所做之事的重要部分。但于专门店内设置永久个性的非商业艺术空间,对我们来说还是第一次。我相信这将大有裨益,且别具风味。首先,我们非常重视对崭露头角的青年人才之帮助;其次,能够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与我们的顾客沟通也很有成就感。”
益丰•外滩源店于2012年2月开张,是Bottega Veneta目前在中国最大的专门店。该店坐落于隶属“外滩源”修复计划重点项目的百年建筑中,拥有总面积超过530平方米的两层宏伟空间,因而特别契合艺术空间开幕展的主题:审视传统、传承和现代空间的关系。
拥有全年开展的永久性艺术空间,也让这间专门店在Bottega Veneta全球众多店铺中独树一帜。将店内大量空间专用于艺术展览的决定,证明品牌深刻了解顾客对艺术和文化的关注,亦延续了Bottega Veneta与艺术家、设计师合作的悠久历史,更体现了公司承担社会责任,支持教育及艺术的承诺。
“当然,我们业务的核心依旧是最为人所熟知的精湛工艺、奢华产品及对完美的无限追求。”Bottega Veneta执行长暨行政总裁Marco Bizzarri先生说:“然而,此艺术空间的设置,及各类艺术展的持续举办,对品牌也同样重要。多年来,我们越来越多地参与回馈社会的活动,并认识到这对我们的顾客有多么重要。不管是帮助青年艺术家和音乐人,还是参与教育计划,为农村的弱势儿童提供他们原本无法获得的教育机会,我们的努力在中国已获得巨大成功。我们一直在寻求回报社会的途径,而益丰•外滩源艺术空间的设立,能够帮助我们实现愿望。”同时,Bizzarri先生认为,此次开幕展的主题也将Bottega Veneta自身的历史和其在中国当前的发展联系起来。“在很多方面,品牌在意大利的诞生地——威尼托地区和中国的江南非常相似:都拥有长达数百年的深厚文化传统,在过去几十年中也都经历了令人赞叹的工业发展,并在两者的调和之中,寻求未来的发展。中国是最令我们感到兴奋、也最具活力的市场之一,我们很高兴在将Bottega Veneta品牌带给中国消费者之余,更能站在文化和社群的层面上与他们交流。”
对于将专门店的偌大空间转变成永久的非商业性艺术空间这一大胆决定,策展人顾铮教授深表赞赏。“此次展览将引发人们的思考。参展的作品中,有一些美丽动人,也有一些将真正挑战观众。因此我认为Bottega Veneta的努力极其重要,更是一项创举,我们自然诚心欢迎。”顾铮教授表示,展览的主题亦很重要,江南地区有着丰富的艺术和文化传统,在近年也像中国的其他许多地区一样,经历着激动人心的变化。在拥抱新时代现实的同时,也试图调和传统和文化传承的失落。“这些都是中国最有希望、最负成就的摄影家,感谢Bottega Veneta一领风气之先,让更多人有机会看到他们的作品,为此我深感激动。我认为如此使用店内空间是颇具创意的想法,令人兴奋,勇气可嘉,对这些艺术家而言也是极大的帮助。我相信未来我们会在这里看到更多伟大的展览。”
策展人顾铮及七位参展艺术家简介
策展人
顾铮,复旦大学教授,中国当代视觉文化和摄影专家。1959年生于上海,曾从事多种职业,经历丰富,曾两度在日本留学工作,多次担任国际摄影大奖的评委,包括2008年韩国大邱摄影双年展以及2006年和2008年在得克萨斯州举行的休斯敦摄影节。他所著的出版物,内容涵盖了对20世纪都市摄影及当代中国摄影景观的研究和探索。他不仅是一位著名的摄影批评家和评论家,也是一位摄影大师。他曾担任众多艺术展览的策展人,展览地点包括纽约大学帕森设计学院和史密森尼博物馆,以及从南京到广东的中国各地。
艺术家
罗永进,1960年生于北京,在杭州和广州学习美术。2000年担任中国美术学院上海分院摄影系教授,曾在中国各地举办多次个人展,他的作品也在美国、欧洲和亚洲各地展出。他本次展出的作品着眼长江三角洲地区杭州市的宫廷别墅,探索贵族气息和风景之间的交织,以及这种关系随现代化和不同时代发展的变化。
董文胜,1970年生于江苏省,一直在常州工作教书。他的作品在加拿大、马德里和中国各地展出。本次展出的作品大量借鉴在传统中国文化中一直重点着色的元素,例如自然之美,以此作为重新联系江南传统美学的一种方式。这种重新发现体现了在这个常常忽视传统的社会中对传统的深深怀念。从很多方面看,他的作品试图构建一个分裂社会中的文化联系。而在特定意义下,他在努力通过重建这一文化纽带,协调现代社会中自我的绝望。
杨泳梁,1980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工艺美术职业学院视觉传达专业,他的作品融合绘画、摄影和视频艺术。他多次在中国境外举办展览,作品曾在欧洲、澳大利亚和美国的诸多著名展场展出,如伦敦的The Saatchi Gallery。他的作品以创新的方式重新阐释中国风景画的传统艺术,从画家的角度用镜头描绘现代城市,不用画笔、丝绸或帆布而用喷墨打印机来完成作品。这种对传统风格的强烈颠覆,凸显中国风景的特有之美已被现代社会所摧毁,在不加审查的工业扩张和对环境的漠视压力下烟消云散。
严怿波,1981年生于上海,曾就读于东华大学拉塞尔设计学院。他一直在上海生活和工作。他在全亚洲举办展览,但大部分作品都摄自上海。本次展出的“暗流(Undercurrent)”系列以置于现代城市大背景下的假山为特色,假山是中国文化的典型符号。他的作品是对这些传统的讥否,展现传统如何在当代城市生活中被边缘化,引发强烈的对比和令人不适的不和谐。
朱浩,1969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戏剧学院戏剧文学系,他还是一名诗人,已出版诗集。他的作品在中国各地、新加坡及澳大利亚展出。本次展出的作品“光合作用(Photosynthesis)”着眼于如何在现代城市中发现江南之美。作品的标题试图在摄影和自然环境间找到某种联系,诞生一种摄影和植物一样也需要光照才能茂盛生长的理念。朱浩的作品,此番意在通过江南映像探索记忆和美感之间的关系。
曾忆城,1975年生于广东省,目前在广州生活工作。他曾在巴黎、巴塞罗那、迈阿密、休斯敦等欧美各地举办展览。他的“一时一地(Spontaneity) ”系列拍摄于2006年旅欧期间,描绘传统中国艺术主题,如栖息在树上的鸟儿,但从空间和时间上看都仿佛是在遥远的中国。
马良,1972年生于上海,毕业于上海美术大学,主修图像设计,然后进入商业电影界担任导演和艺术指导。目前他生活工作于上海,职业为独立艺术家。他的作品广泛在美国、欧洲、加拿大以及亚洲展出。本次展出的作品“邮差(Postman)”使用剧院般的场景和道具,娴熟、鲜明地使用颜色,描述一位穿梭于上海传统旧建筑——俗称“石库门”、骑着自行车的邮差。图片以夸张的手法,表现中国城市正在消失的生活环境这一理念,以及我们与快速消失的过去的记忆进行沟通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