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末去广州参加T.I.T国际时尚周,这个仅仅由一个创意产业园支持举办的活动到如此规模着实让我一惊。活动包括一个由十位设计师参加的设计比赛,一场时装秀,两场论坛和一个展览。虽然比不了上海和北京的时装周有那么多时装秀,却因其不同定位吸引我。
如果说北京是媒体中心,上海是品牌中心,那广州就是生产中心。然而这一生产却一直与山寨联系在一起,这里有各式山寨电子产品,这里也有各式山寨设计师品牌产品。多年前一朋友就告诉我他设计的Y-3估计山本耀司和阿迪达斯看了都要赞叹。这里实际在引导潮流,甚至影响审美,搞得一位买手店老板至今感觉Comme des Garcon东西是“广货”,因为他先看到的是山寨货。这里的拷贝不走样甚至延续到非常小众的前卫设计师,比如上海的KIROIC就在广州的批发市场看到自己所有的鞋款……
然而这必定不是出路,fashion是国际游戏,就必须遵守国际规则,好像在美国讲相声不能说别人的笑话。这次的T.I.T时尚周给我感觉如广东人的务实个性一样落到了实处,虽然活动的组织还显粗糙,但至少摸索的方向是对的。
十位设计师参与的比赛不是学生的业余比划,而是专业级选手的较量。获奖的三位设计师也得到九月巴黎时装周期间贸易秀Zipzone的免费展位,真正有机会将自己的设计变成订单。
时尚周里还请来Steffie christiaens这位曾在Balenciaga和Maison Martin Margiela工作,现创立个人品牌的设计师展示其新品系列,告诉大家怎样的前卫设计是可以销售的。
时尚周里还有一场有趣的论坛,来自法国的在线设计师品牌推广销售平台CARNET DE MODE介绍了自己对新设计师品牌的支持模式。消费者可以提前半年以六折pre-order设计师的新品设计。如果未来新品有足够订单投产全价销售,则销售额的20%将反馈给前期pre-order的消费者,作为他们对设计师某种意义上的投资回报。
贸易展ZIPZONE的艺术总监则介绍了展会是如何从一个Showroom转变为连接100个设计师品牌和2000多位买手的知名展会。
北京买手店WATER STONE的姜铭明则分享了他对国内买手店发展路径的概括以及他们去伦敦、巴黎和日本时装周买货的经验。在外资买手店垄断知名设计师品牌的环境下,国内买手店需要不断发现国外新锐设计师品牌,并了解自己店铺的顾客喜好来加快存货周转率。同时为了支持店铺65个设计师品牌的规模,需要研究200个新品牌,在了解品牌风格稳定且符合店铺定位的基础上再决定是否买货。在他看来日本设计师品牌的衰弱和伦敦及北欧设计师的崛起是未来几年的趋势。
这些实际的感悟是此前在北京或上海的各式活动与会议不曾听到的,新鲜而又建设性。
广州或许必定成为不了中国的时尚消费中心,却未必不会成为产业中心。这里已经有了中国时间最长的设计师品牌例外,这里也有受LVMH旗下基金L Capital青睐的欧时力,无论在high fashion和high street都有所作为。那在中国南方这个市场经济最完善的地方,如果再有一些产业方面的正确帮助,发展壮大不是没有可能。
最后要说一下这个由广州纺织机械厂改建的创意园也是文艺青年和摄影爱好者的聚集地噢。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