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atform Wedges松糕鞋
松糕鞋的时尚让人联想到辣美组合曾经脚踏叹为观止的松糕鞋开演唱会时候的情景,同样也不得不想起导致超模纳奥米•坎贝尔 (Naomi Campbell)在T台上摔倒的著名的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特别加高的吉利松糕鞋。当然不是每个人都能踏上这个高度而运动自如的,不过对于那些身材娇小的女性则能讨到一个另人满意的高度。
松糕鞋在2011年春夏绝对是一个无比简单的选择。松糕鞋给人稳定的高度、还可以优雅的搭配喇叭裤和长裙,女性味十足。选择朗雯(Lavin)、D&G、马克•雅可布(Marc Jacobs)、普拉达(Prada)、瑞克•欧文斯(Rick Owens)、德里克•林(Derek Lam)以及香奈儿(Chanel),无论是出席正式场合还是回见朋友都是万能的。
Soft Punk温柔朋克
Benoit Méléard/Bally/Derek Lam
Kenzo/3.1 Phillip Lim/chanel
软边宽檐帽
Marc Jacobs、Alberta Ferretti、Just Cavalli 、Albino
作为70年代风格配饰中的佼佼者,软边宽檐帽是绝对的经典,如同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 和凯特•哈德森 (Kate Hudson)那样将优雅与前卫并存。在卡沃利(Just Cavalli)、翠西•瑞斯(Tracy Reese)、辛西娅•斯蒂夫(Cynthia Steffe)、阿尔宾诺(Albino)以及克里斯•本兹(chris Benz)的秀上,软边宽檐帽与浪漫的喇叭裤、拖地长裙以及短裤搭配出各种不同的装扮来。
这些帽子有些有蝴蝶结或是简单的缎带装饰、有些只是柔软的半掩下来使得面部在若隐若现中更显神秘感。热中于70风格的拉丁天后Jennifer Lopez 大胆的指出:70年代风格的关键就是超大软边的帽檐。在全美音乐颁奖典礼上为珍妮弗•洛佩兹 (Jennifer Lopez)设计帽子的设计师优吉尼娅•金 (Eugenia Kim)指出,她就是近二十年中戴宽檐帽的时尚偶像。
奥黛丽•赫本 (Audrey Hepburn)在《蒂凡尼早餐》中 、Jennifer Lopez
70年代的西方
“性与手枪”
1975年马尔科姆麦克拉伦(Malcolm Mclaren)组建了“性手枪(the sex pistols)”乐队并成为英国朋克运动的中坚,而他的女朋友便是大名鼎鼎的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她于1970年就在伦敦的国王街开设了一家出售朋克装束的小店。整个70年代它们不停的改变着店铺的名称以顺应着不安和躁动以及一日千里的时尚变迁。1970年店铺的名称叫“摇滚”,设计的重点以再现20世纪50年代的“特迪青年风貌”为主,1972年随着机车皮夹克的流行而改为“日子太快无法活,年纪太轻死不了”,并将粗野的风格注入到高级时装之中。1974年店名又改为“性感”,坚持性感就是时髦的信条,而“性(sex)”和“手枪(pistols)”则正是这两为朋克先锋的写照。两年后又变成“奴役”,以铆钉、链条、紧身橡胶、撕裂等元素打造SM的性感风潮。1977年干脆将店名改为“叛逆分子”,当然进入80年代店名仍然在更迭,但终身的“叛逆”已经将她“定罪”。
“无性别风貌”
70年代是一个强调性又抹杀性的特殊时期,一方面大肆宣扬“性”的开放文化,一方面又出现了中性化的倾向。进入20世纪70年代,随着越战的结束和年龄的增长,曾经风靡60年代的嬉皮士服装开始走向没落,加之女权运动的热烈趋势,催生了“无性别风貌”的诞生。这是一个强调裤装的年代,女性身穿的裤子完全是男士裤子的缩小版,特别是牛仔裤、喇叭裤和军装,几乎成为男女通用的服饰了。
Halston
如果说70年代英国有薇薇恩•韦斯特伍德(Vivienne Westwood),那么在美国便有候司顿(Halston)。1976年这个来自于爱荷华州一个中下层家庭的设计师创立了自己的品牌,并很快成为美国社会名流的御用时装设计师。曾有人说:“候司顿(Halston)是美国第一位超级明星设计师,他想着如何让美国人的穿着更别致、更时髦。”作为时装设计师候司顿身上同样散发着明星的光芒,他曾为很多明星创造出永恒的瞬间,他被众多明星所信任,他为美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美国式时尚。在镁光灯的映衬下,他和他的顾客共同创造出Studio 54的华丽时代。在很多人看来候司顿(Halston)就是1970年代纽约的化身。
身穿候司顿(Halston)的碧安卡•贾格尔(Bianca Jagger)、Studio 54
YSL
20世纪60年代末至70年代Yves Saint Laurent(伊夫•圣•洛朗)率先推出的Rive Gauche成衣系列吹出了突破高级时装重围的"ready to wear(高级成衣)"革命之路的号角。Yves Saint Laurent(伊夫•圣•洛朗)将男装中的双排扣元素运用到女装外套设计上时,双排扣被赋予了更为现代的意义。在双排扣之后,他又大胆的让女性穿上男士西服正装,也就是著名的“吸烟装(Le Smorking Suits)”,刮起中性风潮。吸烟装是上帝的宠儿Yves Saint Laurent(伊夫•圣•洛朗)为全世界女性掀起的革命,这样出自法国高级时装屋的经典套装将永远留在我们心间并成为"boy-meets-girl"的经典时尚倍顶礼膜拜。同样“披头士时装 (beatnik)”、打破男女界限"“猎装(safari jackets)”等使得他成为70年代颠覆法国高级时装的革命标杆。
身穿YSL“吸烟装”的碧安卡•贾格尔(Bianca Jagger)、猎装
迪斯科
迪斯科的风靡似乎是从70年代开始的,它所带来的由热裤和紧身上衣外观让人难忘。在强烈旋转的镁光灯下,衣服上的珠片和铆钉伴随着现代感十足的音乐节拍眩目逼人。金属光泽、动物印花、白色套装都是这个年代舞池中的经典造型。还记得约翰•屈伏塔(John Travolta)在1977年影片《周末狂热(Saturday Night Fever)》中的劲歌热舞吗,堪称20世纪的经典被无数次膜拜和模仿。高强度工作之后在周末将压抑以久的激情释放,甚至有些失态也能让人理解,关键是那一身金光闪闪的弹力紧身服装将曲线暴露且又散发着纸醉金迷的奢华幻想。
Anti-fashion
70年代,一方面折射着城市化进程的欣欣向荣和突现着毛病弊端,一方面流行则落入“反时尚(Anti-fashion)”的怪圈,各种异域民族的艺术风格都被认为是流行的元素,就连着花边衣衫披挂超大围巾梳着小辫子的农民形象也是追捧的时髦。上衣从胸以下开始呈喇叭状,袖子也越来越宽大,仿佛回到了维多利亚时代。丰富的花边镶滚在袖口、领口和衣服边缘,色彩强烈的花卉印花大肆覆盖到整个服装。来自希腊和西班牙的手工编织更加增添了层次感,并成为高级时装必不可少的部分。吉普塞风格的流苏上衣和喇叭形袖口以及领部开口的轻薄纯棉质地的衬衫成为必备的时尚。同时间也没有错过来自中国的棉袍,印度的纱丽等。
70年代的东方
中国大陆:
皮尔•卡丹
1979年皮尔•卡丹(Pierre Cardin)成为新中国建国以来第一位叩开中国大门的西方主流设计师。他的到来不仅复活了中国人民的时尚感官,而且还带来了时尚行业商业花的春天。作为全世界出卖特区经营最多的时尚品牌,皮尔卡丹也从不吝啬他的灵气。这位中国人民久经考验的老朋友筹办了第一次时装发布会,他为中国民航设计了空乘服装。而后紧跟老皮的步伐,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率先在全国开设了服装设计专业,从此中国式的时尚产业及相关行业开始了新的征程。
“Mao Suit”
同时,这个古老而神秘的东方过度,满街的军绿色也上西方世界为之风狂。亿万民众在胸前口袋上插满钢笔象征有文化的中山装样式被西方称作“Mao Suit”。这个时代具有鲜明东方个性象征革命和自由的中国式装扮被西方青年热烈追捧。一时间军绿挎包、红五角星八角帽成为他们“叛逆”的象征。
牛仔裤、喇叭裤
确实无法想象那个时代整个中国大地都笼罩在灰兰军绿之中,其中定有不准确之处。正在西方流行的牛仔裤到底有没有传入过不得而知,只是那个时候人们开始喜好将裤腿弄窄,就比以往的直筒裤稍显曲线,就顶着“天下之大不韪”的罪名随时有被“纠察”的危险;之后又出现了与世界同步的喇叭裤,那个敞开裤脚戴着蛤蟆镜迈入80年代前奏。
连衣裙
自古着裙装的中国妇女可能是全世界接受思想解放最彻底的一群,她们可以不穿裙子很多年。自从穿革命前辈苏联的“布拉基”连衣裙也被冠以“资产阶级思想”后,胆敢穿裙的女性居然成为落后分子。看看当时西方正在闹腾得昏天黑地的“中性风”也只不过小巫见大巫了。
香港:
来者不拒
70年代的香港人口激增,加上战后从内地移居香港的人口带来大量資金和技术,令经济蓬勃发展。受到西方文化和电影明星的影响,使得香港与世界时尚的同步,迷你裙、松糕鞋随处可见,无论男女都身穿“喇叭裤”,同时由于日资百货公司相继落成,也刮起了日式风潮。
自制时装
在六七十年代,中国的很多家庭都会自行购买布料,自己或者交给裁缝剪裁和缝制,在香港业不例外。当时很多人会到中环花布街找裁缝做衣服。在那个年代时装店不多,当时的香港人对时装和潮流的认知最多只是从少数时装杂志看到一些时装图样,但是否合适久另当别论了,这也从一个侧面催化了裁缝业向设计业的过度,提供更多的建议和服务便逐渐成就了本土设计师群体的成长。
Joyce Boutique
当时香港的社会生活和经济潮流趋向高端化和精品化,1970年马郭志清女士(Joyce Ma)在中环文华酒店商场内开设的Joyce Boutique销售西方知名时装品牌,引来趋之若鹜的消费者正是绝佳的体现。当时整个时装行业还处于奢侈品日趋大众化的时代,很多品牌开始为普通消费者推出成衣系列,而以设计师品牌为卖点的时代还处于孵化期。在这方面Joyce走在了前面,她精心挑选的独特设计和系列的模式成为当今时装精品店零售业的楷模。香港也有幸和它一同见证了Giorgio Armani、Issey Miyake、Yohji Yamamoto这些划时代的设计师品牌。
杨远振
1972年从美国学成而归的杨远振(Benny Yeung)开始在香港大展宏图。他开始为香港众多著名演艺界名人设计服装,沈殿霞、叶丽仪、徐小凤等女星无数令人难以忘怀的服饰都出自他手,其中为徐小凤设计的波点裙,已成为了小凤姐历久不衰的标志。到后来后来沈殿霞出殡用的鲜粉红色寿衣也是出自其高级定制。足以见得,对于香港本土时装界以及影视娱乐业来说杨远振有着多么重要的地位。
日本三剑客:
如果说70年代的中国大地还在由着自己的个性,香港已经顺利驾起东西方时尚的桥梁,那么我们的邻国日本则已经“侵略”到西方时尚的心脏——巴黎。高田贤三(Kenzo),山本耀司(Yohji Yamamoto)和三宅一生(Issey Miyake)作为日本进军西方时尚的“三剑客”将东方的灵气融入到西方的时装市场,看似不带一丝商业色彩的设计却折服着西方人的腰包。坚持自己的文化,并借以商业手段,堪称东方时尚之路的典范。
小结
关于70年代的新欢旧爱,总是带着无限的遐想。有人说这是一个荒唐的时代,这个时代的着装风格过于戏剧性而修得杂乱模仿,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反时尚”为时尚的年代,留给我们太多的永恒。无论是YSL的中性着装还是Halston传奇的一生,或是来自古老东方压抑中的时髦迸发,这一切都为后世所顶礼膜拜。站在 21世纪的人们不再那么容易能够遇到如70年代那样的社会政治、经济、科技的变革,只好顺应潮流的罗盘而非倒转,然而70年代就像一面镜子可以用来反省,就像给时尚加一个“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