恰巧几天前去朋友公司路过红蜻蜓在上海的驻地,听朋友说他们的销售额几年前已经突破50亿。昨日又看到“八咫琼”的博文:红蜻蜓的奢侈品理想国。既然和红蜻蜓有点缘分。便以独立调查和一些随机的消费者访问的方式,对于“红蜻蜓”的品牌发展有了一些独立的看法。
A.品牌定位与远景的困惑:奢侈品=奢适品?
我个人认为这篇博文有标题党的嫌疑,因为钱先生想标榜和推广的实际应该是自己定义的“奢适品”这一概念。不过钱先生自己的原话,似乎也让人又觉得他在有意无意的混淆奢侈品和红蜻蜓自己定义的“奢适品”的概念,。博文中,钱先生原话如下:“百年前的Louis Vuitton不过是一家做皮箱的手工作坊,谁能想到它会成长为万千女性趋之若鹜的高端品牌?”钱金波笑着说,“要把红蜻蜓打造成中国的LV,并不表示它已经具备了成为一个奢侈品牌的能力。一个奢侈品牌的诞生除了精良品质和强大品牌精神外,还需要漫长的时间,而这是红蜻蜓所不具备的,但这并不能说明它未来无法强大。当红蜻蜓成为一个百年老店,当我们的产品既引领时尚又独树一帜,你还会觉得红蜻蜓成为中国LV的梦想很幼稚吗?”
而值得注意的是,钱先生又说:
“人们往往把奢侈品定位成最昂贵的消费品,贵的就是好的,这当然是比较粗浅的认识。红蜻蜓从不想做华而不实的高价品,而是要做贴合人心的奢适品。”
红蜻蜓的远景到底是要做成奢侈品,还是“奢适品”?我认为,在亚洲国家,奢侈品的实际功能是帮助消费者确立自己阶层的一种服饰手段。而实际上“红蜻蜓”的现有品牌定位与价值区间,实际更像是平民版本的中国"其乐 Clarks",http://www.clarks.co.uk 红蜻蜓现在的目标人群实际则是面向二三线城市。
我想这大抵是红蜻蜓,钱总传播,借火热的“奢侈品”标榜“奢适品”这个新概念的一种营销的方式吧。
我想问钱金波的是:显然,奢侈品的基本功能:炫富与标识阶级的功能(中国国情决定),很难在“奢适品”上充分体现。那么红蜻蜓是否能成功嫁接“奢适品”的热点效应到“奢适品”上?
问题二:消费者是否会能理解这样复杂的品牌陈述(brand statement), 我认为:如果红蜻蜓以这种方式向消费者传播“奢适品”这一概念,消费者会同我一样感到困惑。那么,何不诚实,明了的给“奢适品”一个清晰明了的概念呢?有时候“简单”是“美”。
暂且把困惑放下,进入下一个话题
B.品牌文化投资兑现品牌价值的秘密
红蜻蜓为了建立,提升自己的品牌与附加值,做了如下的几件事情。
1. 钱总斥资3000万开设了 中国鞋文化博物馆,并编纂鞋履文化字典,
2 从官方网站中可以看出,以传播中国鞋文化的角度,进行了适时的鞋文化传播(路演)
3 建立全球各地研发中心,开发了具有功能性的产品。
其实美斯特邦威的周成建也有一样的壮举。两位应会有觉得英雄惜英雄的感觉,不过我估计两位更想尽快把这笔不菲的文化投资源源不断的兑现吧?或许美斯特邦威,红蜻蜓也感觉到了文化鸿沟的困惑,
我们应该清楚的认识到,西方时尚观念仍是强势的主流,对于中国消费者:“中山装”到“阿玛尼”之间的鸿沟是巨大的。在消费者的单纯审美与消费观念之间有着不小的鸿沟,如何在两者之间跨起桥梁。 如何建立从博物馆到货品的认同和联系,让消费者因此而对品牌有“爱?”必然是“红蜻蜓们”的下一步命题。我想说,也许钱总可以研究一下欧洲的的独立设计师品牌,悠久的历史同样不是他们的卖点,而产品概念的创新 以及 跨界是他们的关键成功经验。何不为我所用?
C.丛林的生存法则:产品、时尚信息的整合传播
再说到时尚传播策略方面。钱总发现了下个“丛林”,但是如何更好的在这个“丛林”安营扎寨,如何捕获“猎物”则需要酋长的政令通行。
我的总体感觉是红蜻蜓尚没有显示出其掌握web2.0时代的营销方式与经验。一个例子可以说明,钱总提到的会呼吸的鞋垫,这个功能性的产品,同时在官网中,以及淘宝的店铺中,均没有很好的向消费者进行传达。而我认为这恰恰可以是一个很好的告知消费者的信息点。上升到一定高度的话,建议应该告诉消费者,红蜻蜓对皮鞋箱包的认识,以及是怎样思考皮鞋箱包的设计的,更应该展示是怎样周全的为消费者考虑和服务。
另外,现有品牌形象(brand image)也有一定的不协调。一方面,红蜻蜓现有品牌的品牌印象广告,主要诉求是爱情海,即西方的希腊生活。而另一方面,红蜻蜓文化传播内容则主要是中华传统鞋履文化的弘扬。
试想,消费者同时面对红蜻蜓截然不同的信息内容,必然因巨大的差异感到困惑。 对于品牌真实性的塑造上,如何结合偏文化 以及偏市场的宣传的不同需求,并进行有效的价值转换,值得企业深思。
遗憾的是,尚没有去过红蜻蜓的实体店(我将在将来的几天过去进行实体体验),这里先侧重网络体验,对红蜻蜓进行了直观的感受。不得不说的是:总体看来,如果满分是10分,我只能给红蜻蜓打5分。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