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受巴西鞋业协会邀请去圣保罗看了南美洲最大的鞋展COUROMODA,这是我迄今最远的一次旅行,在巴黎转机,前后花了30个小时,时间和距离让自己感觉去了另一个世界。
巴西是金砖五国之一,但是2014年起爆发的经济危机甚至使得全国的GDP萎缩,城市的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感觉好像在90年代,很难想象14年的世界杯和16年的奥运会是如何举办的。从地缘上来说,南美洲确实比较难融入世界,现在中国提出的一带一路似乎也很难和巴西真正连接上。
当然,反过来说,由于很难与世界连接,也正好可以自得其所。在进化论上有一种理论叫趋同进化,意思是在不同大陆的不同物种由于适应相似的环境而呈现出表型上的相似性。
巴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与我们是一致的,在爱美方面应该更甚一筹。进入巴西的国际品牌并不多,从快时尚来说有Zara和C&A,没有H&M和优衣库,大牌方面则仅在圣保罗和里约热内卢最好的一两家商场有开店,店铺规模也不大。至于我们常谈论的一些设计师品牌则是难觅踪影,逛了两个城市最重要的商业区竟然没有看到一家买手店,感觉非常不可思议。因此,巴西人民主要消费的还是本地品牌,从材质上看大多为化纤等中低价面料为主,但是由于巴西物价偏高,所以单从价格来看感觉颇贵,很难买下手。不过巴西本地人由于没有更多选择,又都爱美和刷卡提前消费,所以本地品牌的生意还算不错。
此外巴西的地摊销售也是一大渠道,准确的说是移动小贩销售,因为根本没有固定摊位。圣保罗街头较大的路口都有人售卖食品和饮料给遇红灯停车的人,开始我很怀疑这些人是真卖东西还是在乞讨,后来了解到这是巴西一个重要的销售渠道,甚至大于店铺的销售。在里约热内卢著名的伊帕内玛和科帕卡巴纳海滩上到处都是扛着泳衣、墨镜和Konga毯售卖的小贩,许多来沙滩玩的游客就是从那些小贩手里买东西,甚至泳衣就直接在沙滩上围一块毯子试穿了起来。我们也在小贩那里买了两块巴西海滩必备的Konga毯,共60巴西雷亚尔,约120人民币。有一块价格贵一些,据小贩比划是属于有品牌的,叫Bali Blue,我们买的那条是与艺术家合作设计的图案。后来上网搜索了一下发现店铺就在海滩边不远的大楼里,就转过去看了一下,原来这些小贩就是直接到那里拿的货,BaliBlue要20条起拿,另一家便宜一些的10条起拿。这些粘胶材质的Konga毯都是印尼生产,这种大量消耗的产品需要进口,巴西的物价无法降低可见一斑。
说回此行的主要目的,与国内展会大多以展示为主,COUROMODA是一场真正的交易会,每个品牌的展位都是人满为患,来自南美各地的买家都在踊跃的下单,据说全年百分之七八十的订货量都是在展会上直接达成。然而令人震撼的是整个展会有上千家参展品牌,我竟然没有一个认识。不过想想也是,我知道的巴西鞋子品牌也仅有Havaianas和Melissa。
事实上制鞋业是巴西的重要产业之一,最早的鞋厂可以追溯到130年前,由德国移民创办。巴西是世界第三大制鞋国,年产约7亿双,17年出口1.27亿双鞋,金额10.9亿美元。从世界范围看,全球年产鞋150亿双,中国生产了100亿双,排名第二的印度年产20亿双。从消费端来看,中国、美国和印度的年消费都是20多亿双的水准,巴西2亿人消费5.5亿双。
从生产和消费以上两组数字不难看出,目前巴西鞋业主要是内销为主,但考虑到中国的人口基数,希望开拓中国市场也是情理之中,然而难度就在于中国本身产能过剩,巴西鞋业在哪方面有优势可以吸引到中国消费者呢?
巴西鞋企的规模相当大,最大的鞋企Grendene年产2.5亿双,Melissa是旗下品牌,此外还有Ipanema、Cartago、Rider、Grendha和Zaxy。最为我们熟知的人字拖品牌Havaianas年销量超过2亿双,去年巴西贪腐案中遭到32.4亿美元天价罚金的巴西富豪家族Batista在收购Havaianas母公司Alpargatas仅18个月就只能忍痛割爱以11亿美元将所持的公司86%股份出售。巴西第三大鞋企CalcadosBeiraRio有6个品牌,11家工厂,日产38万双,在巴西有26000个销售点,出口到80个国家。
巴西鞋企的另一大特点是产品开发量巨大,在展会上每个品牌摊位展示的样品数量都非常多,参观的几个品牌一季开发量都超千款。另外是快时尚化,以周为单位上新的品牌比比皆是。这一点在零售店铺也得以体现,在圣保罗和里约的高档商场,巴西品牌的鞋子也正处于打折季,按照鞋码陈列的打折款式几乎撑满了整个店铺。
巴西成规模的鞋企大多采取多品牌模式,比如Arezzo、Schutz,Dumond、Capodarte,Jorge Bischoff、Loucos&Santos,品牌按照风格划分,一般一个偏成熟一些,一个偏年轻时髦一些。这与南美的分销渠道有关,无论多品牌店、专卖店、百货店还是电商,大多是由经销商操作,而较少采取直营模式,使得品牌性并不够强,零售经验也可能不足。
行程期间,主办方还带我们参观了当地一个著名设计师品牌Paula Ferber的旗舰店,店铺开在圣保罗一个艺术街区,设计师有多年鞋企商业经验,鞋款设计结合了现代时尚与巴西传统,此外设计的包款还由当地即将失传的手工艺人完全手工制作。品牌在巴黎Le BonMarche有销售,在日本市场卖得不错,与中国的连接则为零。而短期内我觉得引入北上广深还有难度,产品风格与性价比并不太适合中国目前的买手店市场。
总的来说,巴西与中国在时尚领域就好似平行宇宙,除了香香鞋和人字拖以外,巴西时尚和鞋业要拓展中国市场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可以看到巴西鞋企的巨大潜力,但面向最具挑战的中国市场,只有不断提升品牌性以及调整产品才可能令中国消费者买单。有趣的是,据说在东莞有3000巴西人正利用他们的制鞋知识帮助中国鞋企,世界的连通性真是意想不到。
此篇原创文章首发于《周末画报》第1002期,如需转载,请注明。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