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星驰带着自己心仪的女子赵薇进入打烊后的连卡佛试衣,随后他却不得不在连卡佛里清洗地板作为代价……这是电影《少林足球》中的片段,也是香港人对连卡佛崇拜的写照。
连卡佛一度进军上海,却又悄然退出,2013年10月,连卡佛将在上海开出旗舰店。无独有偶,来自巴黎的老佛爷百货也在近期传出10月北京开店,重回中国的消息。美国尼曼玛戈则更为谨慎,通过电商渠道先在中国试水。
欧美奢侈品百货在中国城市几进几出,似乎还没找到在中国奢侈品消费中分一杯羹的办法。如果说六七年前这些奢侈品百货买手们选择的小众奢侈品太超前,那么现在是否就是正确的时机?由商场买断商品的采购模式能否在中国奏效?
中国“魔咒”
《中国经营报》记者获悉,连卡佛在上海的旗舰店选址于淮海路上海大时代广场,经营规模将超过香港的连卡佛,此前上海大时代广场已停业装修长达数月。
2006年,同是在上海淮海路,已经营六年的连卡佛悄然退出。连卡佛在杭州、成都、哈尔滨等地的门店也在这一时期先后关闭。
在内地的坎坷经历与连卡佛的国际地位似乎很不相称。连卡佛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850年,其覆盖的品类包括时装、配饰、珠宝、化妆品以及家居等。上一财年,连卡佛母公司连卡佛俊思集团实现了7亿美元销售收入,店铺同期销售额增长达到23%,预期2013年将以两位数增长。
而目前在中国内地,连卡佛仅在北京金融街购物中心有一家门店。
与连卡佛的经历颇有几分相似,1997年,法国百年老店老佛爷曾在北京王府井百货开店,但在1998年就关店退出。2013年9月,老佛爷也重新回归北京,与香港I.T.集团合作,在北京西单商圈开店。
来自美国的奢侈品百货尼曼玛戈则比它的欧洲同行们更为谨慎,直到2012年3月,尼曼玛戈才第一次进入中国。尼曼玛戈集团首席执行官卡兹当时向本报记者透露,尼曼玛戈在进入中国之前反复权衡长达一年半,最后决定先以电子商务试水。
尼曼玛戈当时投资2800万美元与奢侈品电商魅力惠达成合作。对于实体店是否进入中国,卡兹曾向记者表示,尚未权衡好旗下哪个品牌更合适,不敢轻易放言。
运营一年多之后。尼曼玛戈近期传出消息,将调整在中国的策略,不在中国本地建仓储物流,而是由美国总部对中国直接发货。买货的工作由达拉斯总部负责,在中国保留客服、市场和网页制作部门。
2013年,奢侈品在中国的发展出现“刹车”迹象。咨询公司贝恩近期发布报告称,在经过三年两位数增速之后,预计2013年全球奢侈品销售额增速放慢至4%~5%。而LVMH集团上个月公布的2013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销售额69.5亿欧元,同比增长6%,与去年同期25%的业绩增长相比黯然失色。多个一线奢侈品牌都宣布放缓在华开店。
一位业内人士认为,正是因为全球奢侈品市场不景气,奢侈品百货才更要抓紧全球表现最好的市场——中国。
来得太早?
观潮时尚网主编叶琪峥曾在2003年前后走访过第一次登陆上海的连卡佛店。
“客流还不错,只是店内的品牌几乎没有人认识。那些品牌即使今天出现在上海都算是小众的,在当时更是冷僻,产品的价格也显得非常昂贵。”叶琪峥回忆道。当时连卡佛的陈列方式比较特别,店内按商品品类而不是按品牌划分区域,不同品牌的裤子会被摆放在一起。
上海一位从事奢侈品电子商务的业内人士向记者透露,连卡佛、老佛爷这种奢侈品百货采用的是“买手制”,“买手”即百货商场雇佣的采购人员,他们向品牌购买货物,再陈列到店内销售。一个品牌一季新品可能有200到300种,而买手在其中挑选20到30种。
连卡佛合作的品牌包括AlbertaFerreti、OnPedder、BrunoMagli及SergioRossi等,以性格较为鲜明的“设计师品牌”为主,主要来自欧洲。
“连卡佛一贯支持新颖的、独特的、并具有一定时尚影响力的品牌,创造出独特的项目和产品提供给我们的客户。”连卡佛时装总监SarahRutsonPang曾这样对外阐述连卡佛的买手理念。
乐雅国际总裁陆晓明告诉记者,这些欧美奢侈品百货基本不和一线奢侈品牌合作,而偏爱求新、超前的设计师。他们上一次进入中国的时候确实“太早了”,对内地消费者品位判断不准确,“水土不服”。那时内地消费者还处在为面子消费,追逐品牌LOGO的阶段,一个不知名的品牌自然无法赢得他们的喜爱。
相比之下,来自日本、台湾和香港的百货经营者对内地理解得更为深刻,也做得更加成功。记者了解到,与老佛爷合作的香港I.T.集团创始人沈嘉伟是一位成功的买手,从英国被引进到香港的李维斯牛仔裤让I.T赚的盆满钵满.。
叶琪峥告诉记者,很多买手都是香港人,他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熟悉的一些品牌。内地土生土长的买手也在增多,品牌的选择上,内地设计师的作品也开始进入这些买手的视野。无论如何,对本地消费的了解都是非常关键的。
利润与风险
来自台湾的某高端时装品牌CEO向记者透露,该品牌曾与巴黎的一家百货商场合作,但后来发现,前来逛店的以中国游客为主,他们自然不会在巴黎购买中国风格的服装。短暂的合作后,品牌退出了这家商场。
“买手制”模式利润比较高,但风险也非常大,成败取决于买手的水平。陆晓明告诉记者,目前在中国占主流的百货经营模式是“租赁制”和“联营制”,而连卡佛、老佛爷等外资百货采用的“买手制”是由百货商场向品牌买下商品,承担商品销售的所有风险,库存往往较高。
“买手制”的买货价格通常是商品零售价的3~5折,而传统百货商场收取的租金或扣点通常相当于品牌销售额的20%~30%。由于买手愿意一次性买断部分商品,可以让品牌快速回流资金,品牌乐于和买手合作,于是买手常常能砍下很好的价格。
有时候一些品牌会推出专供买手制百货商场的独家商品系列,甚至有些品牌就是在百货商场的主导下创立的。
“买手对品牌的了解毕竟不如品牌自己,自己人开直营店的时候,对品牌战略、前景、投入都心中有数,犯错的几率会小一些,买手多少会有一些盲目,但一旦成功利润非常高。”陆晓明说。
而另一方面,有些品牌对中国具有长远的野心,在他们实力不够的时候往往借道连卡佛、老佛爷进入中国,当品牌在中国发展成熟后,有选择“单飞”的可能。
陆晓明认为,从2006年至今,中国消费者的品位有了很大的提升,在一线城市,越来越多的人追求个性化。从这个角度看,奢侈品百货业找到了一个更好的时机。
(中国经营报 卢曦)
原文链接
http://www.cb.com.cn/companies/2013_0921/1013906_2.html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