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耗不起”的腕表品牌
没有什么比市场更具投票权,腕表市场最具投票权的永远都是消费者。选择越来越多,购买能力越来越增强,腕表品牌靠什么去吸引、拉拢、留住自己的消费者?高端的技术?纯粹的技艺?自产的机芯?做那么多顶级表款卖给谁呢?组装一款陀飞轮需要四周的时间,组装一款万年历机芯需要六周,更不说测试和研发需要的几年,消费者等的起,品牌耗得起吗?
走商业化 才是正经事
如今的瑞士钟表业正在经历一个从“天上”到地下“接地气”的过程,各大品牌都开始推出了入门级别腕表款,所谓入门级别不说功能光是价格就很亲民,因为更多的腕表品牌所面临的最初也是最重要的问题就是:做的出来再卖的出去。抛去那些真正把腕表做到极致的高级大牌,更多的腕表品牌所选择的战略是以市场为导向,复制复制再复制,包装商业化推广,找个代言人,张嘴闭嘴第一块表都是该品牌,绝对比在工厂耗个几年研发个新机芯更实用。
人潮涌动的1号展厅走商业化路线是巴塞尔主旋律“人为限量”最被鄙夷的商业规则
不知是市场的变化莫测改变了瑞士制表业,还是商业化的游戏规则改变了瑞士制表业,今年更多的腕表大佬都喜欢用一句“做让消费者消费得起的奢侈品”来解读品牌定位。但人人都消费的起那还是奢侈品吗?“最好的总是有限的”这话绝对是真理,如果最好的被无限复制,那也就成了浮云。限量是个绝对的诱惑,奢侈品、限量代表着挡在普通阶级前的门槛,代表着佩戴者的某种特权、地位,限量是人们潜意识中敏感的独占欲,而如今限量这个词被越来越虚化,现在的腕表品牌都以限量为噱头,也算是一种商业法则,你不“限量”自有人“限量”,“人为限量”也同样“造就”了沛纳海。
“中国-那是一片有潜力的国土 那儿的人很有钱!”
根据瑞士钟表联合会2013年初发布的数据:瑞士钟表出口在30个月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中国市场因一系列负面因素的影响,2012年下半年的进口和销售额同比双双出现下滑,甚至迎来首次年度零增长。尽管有这样的数据,但在采访各品牌大佬们,大家都表示对于中国市场非常乐观,是真是假还是市场说了算。在前往巴塞尔的火车上,几个来自迪拜的经销商提到中国也都“瞳孔放大数百倍”的说:“那儿的人很有钱,那儿的市场很有潜力!”但他们不知道如今在中国戴顶级表款可不是“好事儿”。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