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国际品牌争相进驻中国市场,抢占中国这个巨大市场份额,而一些小品牌却开始另辟蹊径,这些美国和欧洲的小型品牌开始以在中国市场上创立配饰品牌的方式抢占市场先机。对于这些小型品牌来说,从中国内部市场创立,又拥有国际化的设计视角,同时又能充分利用中国相对价格较低的原材料成本和工厂资源,无一不是莫大的优势。但是从另一方面来看,中国市场上侵权问题严重,而这些设计师又有语言障碍,文化冲突更是不可避免,这也给他们带来不少挑战。
来自纽约的Fiona Kotur选择在香港市场上落户,十年前她跟随丈夫来到香港,为Polo Ralph Lauren, Old Navy工作过,到了香港之后,又接到Tory Burch品牌的邀请,帮助Tory Burch融入香港市场。从那之后,她决定创办自己的配饰品牌,目前Fiona Kotur设计的包包在美国大型商场Neiman Marcus, Saks Fifth Avenue等都有销售,售价在250美金-2000美金不等。Fiona Kotur这样说道:“在香港设计生产我的配饰品牌总体来说比较便利,我可以和他们共享生产技术,监管生产过程,和当地的生产伙伴建立关键的合作关系。”
有着中国Jimmy Choo之称的Alison Yeung拥有鞋子品牌Mary Ching,她也认为接近生产工厂对于生意来说是个很好的优势,Alison Yeung这样说道:“接近原材料让我可以进行实地考察,而不是以往的通过邮件沟通的方式,在中国市场创立品牌让我们可以充分了解到中国市场的需求,目前来说,我觉得中国是个非常有潜力的发展市场。”
当然,中国市场还是存在不少的问题,由于中国的设计师文化相对较为薄弱,许多设计师都是通过模仿知名设计师的设计而出售产品,自我创新的意识较弱。而且中国制造的标签一向给人廉价的感觉,虽然这个认识逐渐在改变,但还是普遍存在。
尽管问题还是不少,但对于这些从中国出发的国外设计师来说,中国市场为他们提供了绝对的自由性,让他们不用顾忌西方的创业原则,还能为他们提供可观的启动资金,给每个人都创造了公平的竞争机会,这应该是中国市场最大的吸引力吧。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