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古代,戒指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龙山文化遗址的墓葬中就发现了装饰用的戒指,甘肃齐家文化遗址中也有铜质戒指出土。但最初,戒指并非是一种用来表达爱情的饰物,《五经要义》里面讲到戴戒指是古代宫中妃嫔来例假或有身孕的的信号:宫中女官事先向妃嫔发放戒指,侍寝的妃子把银指环戴在左手指上,侍寝之后在戴在右手指上;若是来例假或者有身孕,就戴一个金戒指表示。
到了汉魏以后,戒指才成为男女之间寄托感情的象征。古人一旦谈起恋爱,最喜欢做的事情就是交换首饰,可比现在要房子要车子浪漫多了。
魏晋时期曾有一首《定情诗》里写道两个年轻男女一见钟情,交换身上的各种饰物,其中“何以致殷勤,约指一双银”,讲述的就是银戒指作为定情信物的故事。戒指和感情发生联系,极有可能是汉魏时期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比如西域大宛国就有类似习俗,娶亲前要以“金同心指环”为聘。
等到了唐朝,戒指更被赋予婚姻的意义,晚唐时期戒指已经可以作为订婚信物之一。据《妆楼记》记载,当时有个叫何充的人送了一枚考究的指环给他心爱的小妾,可惜这个小妾拿着戒指去换了一个刺绣笔。何充知道后心里满不是滋味,“此物洞仙与吾,欲保长年之好”,又急忙让人赎回指环。可见,彼时的戒指跟现在的结婚戒指已经有差不多的含义,都是希望爱情“长久之好”。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