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上身的观点, 踏在脚下的心情,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一如你看不见的空气,看不见又那么重要的影响着你。”
生活在广州2年多了,从来没想过会来广州,辗转北京深圳,感受到的城市气质很明确很明显,到了广州,人被拆皮扒筋的味道。“唔该晒”“听日饮茶”“好耐无见喇”,早茶,晚茶,功夫茶..... 从生活是无边的,回归到,生活是这样的。从生活没人管,自己想当然好像变成“我管你,试试我的生活方式。” 这可能是我对广州最大的感受。
而生活至上又利己主义的城市里充斥的忙碌,又赋予了那些全国甚至全世界的行者们满脸的焦虑与憧憬,对未来还未到来的焦虑,对未来终会到来的憧憬。这可能是外界对广州的解读。左手揣着自己,右手揣着想象,生活在这个匆匆碌碌追求效率的城市里,工作在一个发展飞速增长率以百分之几百来计算的行业,心系着那些或粗粒或细腻,或裁剪复杂,或简洁流畅的轮廓,像是怀揣呵护着一颗小小火苗。
逛着“方所”时,好像回到某个熟悉的地方,书香伴随老旧黄灯,那些故作格调的咖啡香和盆盆草草都可以不管,满屋垒砌的书墙就像梦想了20年的那个地方。但隔壁的“例外”----幽黄灯光下高低铁杆子挂着松松散散的一些衣物,袍子、连衣裙、褂子、羊毛毡外套,似乎才是这场精神盛宴的引导者...“例外”在服装之外,展示的意境----一种未被定义的“解构东方美”。
想到解构,脑子就会噼里啪啦冒出来一些名字和人,出生巴格达在伦敦受建筑设计教育的传奇女建筑师Zaha Hadid、日本出生在巴黎1981年的秀震惊西方时装圈的Rei Kawakubo以及她建立的品牌 Comme des Garscon、以及笔者的老友混迹北京时装圈的 Alicia Lee,确切的说是她无形中总体现出的一些解构主义手法。噢,忘了说,前面想到的这些人和品牌,都是因为解构主义的设计运用比较多的,无形中还发现了都是女士,声明笔者完全不是女权主义者啊,只是个女人而已,好吧,女孩~
城市和人的关系不断被文学、媒体、娱乐节目不断消费,每一个辗转城市的行人,都在经历那座城市所带来的影响,被融化被吞没被腐蚀。看不见摸不着,成为你生活的气息,不知不觉又那么重要。
有形结构的解析再造
解构(DECONSTRUCTION )的意义,我的理解更多的是在明白和懂得那些规矩和条条框框之后,按照自己的观点,将原本规矩的那个老旧解构拆解,让它们生出自己的想法,重新组合。就像Hadid的建筑,不再能用既定对建筑的定义,旋律感和流畅的线条与其说是房子,不如说是一辆巨型跑车被改造成了房子。
服装上的解构,更多也是考验设计师对那些长腿的想法,怎么握住他们,怎么让他们该跑的跑过后背,不该跑的不要跑到大腿以上去,就像在锻炼隐忍的力量。
拿掉腰后那道收宅线条的省道,让自由成为衣服的另一个名字。肩部直楞的肩线,被圆润毫无拘束感的圆角取代,被抹掉的不止是一道车过肩部的线条,还有那份被定义了百年的“枷锁”和“规则”。
无形的解构,拆解再组合出新意
谈论服装,很多时候给人一种谈论虚无缥缈的感觉,甚至让许多人觉得这样的谈论无妄且无意义,其实“穿上身的观点, 踏在脚下的心情,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一如你看不见的空气一样,看不见又那么重要的影响着你。” 就像空气,阳光和水。
结构 (CONSTRUCTION),除了那些条框坚硬之感的东西,在大自然中一些规律和循环好似流动的结构了。晚霞落日的余晖,若是被切分成好几块,若是把黄是黄,红是红的色彩都打破揉捏到一个调色盘,再拿出喷绘枪喷涂出来,这样的“解构”是不是显得更意识派?换句话说吧,这样的玩法是不是更浪漫?更柔性的解构了呢?
把围绕太阳的光晕扩散到海平面以外,把即将掉落大海的光球打散,均匀的洒在无边无际蔚蓝空旷的水平面。把原本照耀给花园的光芒,全部收集到许愿瓶里,扔出太平洋去,在余晖下闪闪发光,漂泊过海,被小女孩捡到的梦想,被种在心里,被种到美丽的裙摆,旋转,旋转,裙摆被染上另外半球的美丽余晖。
走完了“例外”,回头看看那个坐落在服装和鞋包中间的门口,好像不合时宜,又好像只有它在那呆着,才能让人不至心慌。提醒着你,提醒着我,买2k加的衣服鞋子,5k的包包,并不只是在这个快速消费的时代里的浪费,还有一份对于内心看不见观点的坚持。2014年,身在北京的ALICIA LEE更加成熟,对设计的理解走向了一个挑战自我的高度,身在广州的我,和她聊着那些关于设计的话题,各自感受着南北的差异和精彩。那些印花和结构代她说出了自己,而我,用这样的方式表达着我对她对设计的小小敬意。服装设计爽了设计师,也让看客道出了暗藏内心的坚持,清晰知道,那不只是件经过设计的衣服,更是看者想说的话。
“穿上身的观点, 踏在脚下的心情,都是生活中的艺术,一如你看不见的空气,看不见又那么重要的影响着你。”
附:产品图片提供来自ALICIA LEE品牌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