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7月3日,在巴黎小皇宮,一個如此接近于世界時尚的核心之地,馬可以她在無用的創作,說出了她想要說的話.馬可的衣服提醒了人們一個何其重要的價值:在現今這個已被過度耗費資源的地球,我們可以透過主動的選擇,拒絕無意義的華麗與消費欲望,以"自求簡樸"的生活態度,追尋更高層次的精神生活.她屏棄時尚工業追求流行的快速更替,她追求的,毋寧是更無時間性(timeless)、因而具有永恆性的價值──這是馬可近年一以貫之的生活與創作態度。
2014年9月9日,在中國北京,馬可之無用以“回家”的名義,邀請大家見證馬可之無用舉辦的首場國內作品發佈會。創意靈感衍生、傳承自2008年,無用在巴黎小皇宮所做的《奢侈的清貧》。參與這次表演的團隊班底內容豐富,主創中一位是享譽國際的知名設計師馬可,另一位是臺灣雲門舞集二團藝術總監、編舞家鄭宗龍先生。本次表演現場演唱的歌手是桑布伊,是一位來自台東卑南族卡地步( Katatipul )部落的部落歌手。他的歌聲擁有部落老人腔調。演員由現代舞舞者、民族舞舞者、瑜伽、太極多年修習者以及戲劇表演藝術工作者組成,最年長的是一對逾70歲的練瑜伽老人,最年幼的是6歲小童;演員的隊伍中,還有黑人、白人。
所有發佈的服裝呈現最接近于自然的樸實狀態,馬可對於材質的處理就是尊重它本身的構成──沒有炫技式的剪裁、沒有刻意放大的量體、沒有不對稱或解構的雜音,馬可的衣服,是可以穿著休憩可以穿著勞動的日常衣服,布料以手工一絲一縷織成,所有縫接亦是一針一線慢慢拾綴,細節流露的美感,讓人們的眼睛與心靈跟著放慢了速度。
我們知道時代精神是一隻無形的、看不見的、強有力的手,它無處不在。它是“無為而無不為”。時代精神是一個時代人們普遍的心胸;是人們對天地人的感觸、思考和認識;是當時“普遍世界的自我”。當我們在欣賞馬可的設計發佈之後,更加欣喜地看到無用另一處精神家園的開幕----無用生活體驗空間的開幕。它作為一首哲理詩,既是時代精神的“果”,也是時代精神的“因”。
建築美是人通向天文地文之美的仲介物,是“天之所覆、地之所載”的一首用木頭和石頭寫成的哲理詩。這首建築空間詩所處的普遍世界的空間座標只能是在藍天底下,大地之上。
我們越來越感覺到:我們正越來越關注自己的家,把它當作世界上真正安全的地方。如果有一個地方可以讓我們通過感覺和行動來“改變世界”,那麼這個地方就是我們的家。在過去的十年中,對於“怎樣生活”以及“在哪裡生活”,人們的態度和精神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日益往好的方向發展。我們感到家庭重新產生了令人心靈安寧的愛。
無用生活體驗空間是無用在北京的第一個家,它占地超1000平米,關於家的建立,馬可頗有感受,“2012年,我開始在北京為無用找家,歷時兩年未果。我一直很堅持無用堅決不去時尚商業區,因為喧鬧嘈雜、人流湧湧的環境根本無法體現無用所宣導的生活理念。2013年底我終於發現了位於美術館後街的這棟老廠房,它的旁邊依著一條槐樹成蔭的安靜胡同。踏入現在的無用展廳的大門的一刻,我就立刻明白了:之前所有經歷的不順只是為了把你送到正確的地方。我們花了9個月的時間用心建起了“無用生活體驗空間”,因為太多東西都是首次的原創,中間經歷了很多的嘗試、曲折和困難,歷經千辛萬苦,很開心最後終於實現了!這是所有無用人多年期盼的夢想。偌大的京城,終於有了屬於無用的安靜的一角。”
家=屋+屋的主人,屋還是那屋,那屋簷下。一般來說它不變。“家”則隨不同的屋主人而各不相同。無用生活體驗空間是與大家分享八年來探索累積出的成果的地方,無用人不僅希望能夠好好地傳承祖先們留下的民間手工技藝,更能在傳承的基礎上做出創新,為古老的手工藝注入新的生命力,讓這些人世間最美好的、最溫暖人心的東西長久的陪伴和呵護著我們的身體和心靈。
“無用生活體驗空間”由三個部分組成,分別是展廳、家園和茶寮。馬可希望無用可以為古老而又現代的北京城注入一股清流,提供一片可以讓人駐足停留、發現自己真正的內在需求的淨土。
如果說人生是一次長途旅行,家就是我們永久的港灣。我們所有的夢想和追求都來自於家對我們默默的滋養和支撐。就像空氣常常被我們忽略,最重要最基本的事物卻最容易被遺忘。家,是相愛的人們在一起生活的地方,是愛的源點,每個人從這裏感受愛、學會愛,我們後天所學到的一切知識和技能都比不上擁有愛的能力更重要,愛一個人、愛一個民族、愛自己的國家、愛大自然、愛萬物眾生……作為中國首個設計師原創社會企業品牌,無用已發展成為一個具有公益性質的社會企業,其目標在於通過手工精心製作的出品向世人宣導:過自求簡樸的生活,追求心靈的成長與自由。
九月九日,取其長長久久之意,九九歸一,無用邀大家一起,放下牽絆,踏上回家的路……
通过邮件获取观潮最新资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