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ashion Show是所有设计师和品牌展现自己的最佳途径,因此我们几乎每天都可以从各种媒体看到或大或小的时装秀,而这些秀基本都是面向消费者展示当季新品系列的。与之相对应是各地举行的时装周,国际上最知名的莫过于四大时装周:巴黎、米兰、纽约和伦敦,每年2月份到3月初和9月份到10月初,世界各地的时尚从业人员都会连轴转的参加一场接一场的秀,每个地方持续一周的秀每天一般都会有5场以上重量级的设计师品牌作秀,今年的情况是巴黎70多场、米兰100多场,而纽约更接近200场秀,以至于到处赶场的买手、时装编辑和摄影师在那段时间都疲惫不堪。于是,今年美国《Vogue》的主编,电影《穿Prada的恶魔》的原型Anna Wintour甚至提前从巴黎返回纽约已抗议巴黎时装周时间过长。
说完国外,我们说说咱们自己。上上个星期,上海时装周落下帷幕,说是时装周,实际只有3天,每天2场,一共才6场。与此比较,3月末北京的中国国际时装周气派不少,7天的时间内20多场秀在北京饭店和798的D Park举行。两者除了数量的区别,还有参加者的不同,上海主要是个人设计师品牌,而北京大多是国内大型服装企业的品牌。当然,两者也有共同点,就是受关注度都不够,其中上海的情况尤其如此。至少去年在北京还有引起不少议论的
熊猫秀,不过那场赵半狄的时装秀更应该称之为是一场实验艺术吧。
究其根本,因为中国还只有服装工业,并没有时装工业,而时装周要真正红火,最重要的功能是让买手和设计师能够对接,从而产生贸易,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每年春天刚刚开始的时候就举行秋冬时装周的缘故:买手下单后,品牌组织服装生产然后秋天在买手的店铺上市销售。
有趣的是,在
这次上海时装周上,一大亮点是首次要求做秀设计师展示0809秋冬的产品系列,可惜国内目前还没有几家买手制的精品店,因此自然没有买手来看秀。所以在春天看模特穿着大棉袄在T台上走猫步就显得有些滑稽了,不过其中媒体经验最足的吉承很聪明,她直接做了09春夏产品系列的展示,不过好像太超前了。
那既然知道国内现状,为何还要如此操作?这就要问问主办方了,几位熟识的设计师朋友本来今年都收到了邀请,结果最终却放弃了这一免费展示并受到媒体关注的机会。一位非常直截了当的告诉我,之前辛苦做完秀却没任何效果,如此还不如去国外参展,每次都能立马带来订单。另外一位非常希望参加,认为这样有助于逼自己认真做设计,但是提前20天主办方才通知设计师,考虑到50套衣服的工作量如果不是粗制滥造是万万来不及的,还是留待下回分解吧。
于是,我们看到一方面上海几乎组扎了所有国外顶级时尚品牌的办公室,时尚也越来越引人关注的时候,另一方上海时装周却越来越尴尬,有一位朋友总结的不错:"只要官方组织的秀就没啥意思,只要是品牌自己组织的活动却一个比一个赞。"
想想去年Fendi耗资千万美元的长城秀,今年北京时装周同期在上海举行的Ferragamo八十周年活动上黄浦江边上的秀,以及这个月24日在北京太庙即将举行的Yohji Yamamoto山本耀司的Y's秀。
这或许更需要我们的主办方站在产业角度来重新规划一下,事实上去年皮尔卡丹在敦煌搞了一场大秀,其初衷是希望皮尔卡丹品牌能够年轻起来,但是老化思维的操作让一切成为泡影,甚至我几乎没有看到有时尚媒体报道过该活动。
在这里,我们或许应该向韩国人学习一下,4月22日将在上海举行的韩国纺织品博览会上不但会有在中国热卖的韩国品牌做秀,更有韩国国宝级设计师安德烈金做开幕秀,而韩国明星李多海、张根锡、金桢勋也会到场。在这背后分不开的是韩国纤维协会及其中方合作公司的组织工作。
近年来,中国不断有设计师到四大时装周做秀,国际上对中国的时尚和设计开始关注,近期在英国V&A博物馆举行的China Now展览,国外权威媒体如IHT也会关注
上海的长乐路,老外更会要我们记录上海街头的时尚。越来越多在巴黎、米兰学习时装设计的年轻设计师正在筹划到国内建立自己的品牌,怎样给他们一个适合成长的土壤,您有什么建议?
以上文章
原载mini的the other blog,欢迎大家常去看看那个许多人一起参与的群体博客,非常有意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