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十来年不断涌现的诸多本土设计师品牌中,马可的“例外”显得格外低物质感。以其最新上市的2010 冬装系列“竹乐”为例,以“竹”的内在精神作为创意点,将东方哲学精神运用比拟的方式,呈现在现在服装之中。 笛子、笙、萧……用不同的音色和曲调,实现人与自然、人与人、人与内心沟通。
马可是首位中国服装设计师获邀参加巴黎高级定制时装周(Paris Haute Couture Week),2008年7月3日在其官方名录发布品牌“无用”,发布会主题为“奢侈的清贫”。在此之前, “无用”在2007年便已获邀在巴黎时装周作首次作品发布。那次主题为“无用之土地”的发布会,其新锐的触觉引起了国际时装界与艺术界的广泛关注,引西方媒体报道说:马可在巴黎的一所学校内,在地上撒满了从中国运去的泥土,把衣服埋进土里,过一段时间后取出来,所以每一件衣服都经过土壤的浸染而都独一无二。这种追求时间感和故事性的做法在普通人看来非常极端,但马可却用来表现土地与人的主题。中国第六代导演贾樟柯就“无用”及马可本人的拍摄记录与深入诠释,所制作的纪录片《无用》于当年第64届威尼斯电影节获取纪录片的最高奖项——地平线单元最佳纪录片奖。
作为一个中国设计师品牌,走出去是一件必然的事情。如果不是金融危机,“例外”也许已经在巴黎开设店铺,当时店铺选址也已经基本确定。对此,毛继鸿很“淡定”。
毛继鸿更愿意用时间和精力来思考中国人当代的生活方式改变,正如前些日子他与山本耀司的对话,或许未来两个品牌之间还会有合作,当然这要建立在自然而然的基础上。
《21世纪》:你如何对“无用”和“例外”两个品牌定位和描述?品牌自诞生以来的发展状况,至今是否达到了你和马可理想中的状态?
毛继鸿:我们从未定义“无用”和“例外”两个品牌的样子。十四年前,“例外”是我们充满理想对服装市场变化的一种自然回应,面向都市知识女性,是知性和东方观念的。“无用”则探索服装的可能性和艺术性。时装产业的特点决定一个品牌必须一年两季发布新品系列,就好像笼子里的白老鼠。我们开创“无用”时就想是否能有感而发,就是在有灵感的时候再设计服装系列。这一想法得到了法国高级时装公会的认可,于是在第一季“无用”中我们会看到土地,也会看到反消费主义和反时尚的想法。
《21世纪》:你们所要打造的,是否是一个代表中国设计师势力的“奢侈品牌”?
毛继鸿:“无用”第二次在巴黎高级女装定制周上的主题叫“奢侈的清贫”,所以“无用”肯定是奢侈品。但是对奢侈品的定义我们有全新的思考,此前我一直无法接受奢侈品这一概念,但到2005年后开始反思。因为超过一般人承受范围的东西就是奢侈品,而“无用”就是企图重新演绎奢侈。那与西方“加法的奢侈”不同,而是属于东方的“减法的奢侈”,那是反对物质、反对logo化与过度物质化,强调精神生活的就可在“无用”的设计中看到,比较具体而生活化的就可以在“例外”由服饰到店内的艺术空间到书籍售卖的延伸中看出来。比如一位老太太用一生精力缝制的衣服就是一件奢侈品,因为这是用心做的东西。未来没有被污染的空气、水和人心是最奢侈的,这种新奢侈的价值观不再是金牙年代。
《21世纪》:哪些设计师或品牌启发过你和马可?
毛继鸿:有很多能启发到我,没有特别指向性,这是一种综合的启发,不仅仅是服装本身,也可能是设计师个人的经历等。比如,日本三位重要设计师中的山本耀司和三宅一生,比如比利时的设计师,再比如早先影响我们的YSL、Montana、Mugler、JPG、Armani等。其实包括Zara也会影响我,比如Zara某些方面做的也许就是我们不做的。
《21世纪》:你的品牌中所表达的中国意境,在当下是否能被消费者所读懂?低物质感、自然元素,是否西方的成熟消费者更能接受?
毛继鸿:现在消费者特别能接受低物质感、自然元素这些东西,因为西方消费者已经经历了更多。各个领域都出现了从人文主义到自然主义的转变。中国的消费者变成熟了,但是这都是随着一种西方的生活方式成长。
《21世纪》:在中国这样的新兴市场做一个设计师品牌,和在成熟的欧美市场相比,你所遇到过的具体的困难和挑战是什么?
毛继鸿:中国目前服装行业比较缺乏有想象力的设计师,行业内也没有发掘和推动设计师的人和机构,也缺乏对应的专业媒体。当然,从设计师角度来说也不一定愿意被推动,且符合消费者的需求。比如信用问题,是否能根据要求修改,是否能按时交货,这些对于国外设计师品牌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设计师一定要理解设计师和设计师品牌是不同的,要做设计师品牌就不能做成作坊,而需要像做商业一样的公司化运作,即使只有三个人。国外市场很成熟,但是对于设计师来说也需要更高的水平才能达到要求。同马可差不多时期的一位设计师已经在巴黎做了很多年,依靠接订单维持品牌生意,这受到外部的影响很大,而且大多是亚洲客户,很少欧洲和美国的客户,我觉得她比我累很多。
《21世纪》:中国成为世界前列奢侈品消费国的表象下,New Money的繁荣消费下,您是否看到一些危机或者不足?
毛继鸿:
一、零售渠道方面,实体店铺的成本上升,而网店又快速崛起。这会让两个渠道之间产生冲突,特别是做实体店的中间商会受到影响。因此必须对网络渠道进行管理,否则会出现问题。
二、H&M、Zara、Uniqlo这种通路品牌会改善人们生活,但是它们成为主导后,使得消费者的生活质素下降,让那些希望追求生活质素的人无所适从。
三、大牌在进入中国时往往能获得更多的优惠,比如免租金或装修补贴,这回挤压国内品牌的生存空间,而设计师品牌需要更快将自己转化为企业。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