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 注册
汇聚  | DIGEST
文章来源:Yoka男士网       Tag:珠宝腕表 系列

  在西方,珐琅以微绘珐琅为主,关联着他们的绘画艺术,所以西方的珐琅工艺基本是绘画的微缩。清代,中国的珐琅体现形式主要为景泰蓝和掐丝珐琅,具备一定的倾向性。掐丝珐琅是在平面上通过丝线的纹理塑造图案,然后在图案上施以珐琅涂料填色,最后烧制。

  中国人传承着掐丝珐琅工艺,并深谙每一个细节品质,譬如熊氏珐琅。

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
熊氏珐琅第三代传人--熊松涛

  熊氏珐琅在中国已成为独立品牌。熊松涛是中国珐琅大师中惟一的一个,“熊氏珐琅”的第三代传人。他是今天熊氏珐琅的掌门人,短短十几个年头,他将家族珐琅工艺发扬光大,获得了国际认可。

熊氏珐琅工艺源于家传景泰蓝
熊氏珐琅工艺源于家传景泰蓝

  熊氏珐琅工艺源于家传景泰蓝

  掐丝珐琅工艺是一种勾勒图案轮廓线条并填入珐琅的技巧,其罕见度和复杂性极高。熊松涛与珐琅工艺结缘是一次偶然。一次,熊松涛在杂志上看到一块瑞士品牌的帆船掐丝珐琅表盘手表,立即引发了他的兴趣,于是他去了一趟王府井。手表拿在手中,他仔细观察,灵机一动,“这和景泰蓝的烧制过程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们家也是祖传制作珐琅的,人家可以烧制出掐丝珐琅表盘,我为什么不可以呢?”回家后,熊松涛立刻动手研制起来。没想到研究的过程一过就是五年,每年的研究成本都要花费三四十万元。熊松涛说:“兴趣都是在研究的过程中培养起来的,每成功一步都会有成就感。最终拿到台面上,得到世人的认可。”

熊松涛飞亚达腕表作品,描绘紫禁城建筑艺术之角楼
熊松涛飞亚达腕表作品,描绘紫禁城建筑艺术之角楼

  熊氏珐琅攻克难关甚至超越瑞士技术

  实际操作远没有想像中的那么简单。通过反复实验,熊松涛在焊粉、保护剂、烧结、打磨等方面都攻克了难关。仅在研制焊粉期间,前前后后就消耗掉了20公斤白银。

  “经过反复比较,我发现烧制珐琅表盘使用纯银胎盘是最合适的,它的反光率能达到95%,比黄金、白金都高。因此,色彩还原也特别好。瑞士制作的掐丝珐琅表盘的金丝厚度为0.07毫米,而我用的是0.04毫米。”但是,这样细的金丝在焊接时很容易化掉,所以熊松涛在金丝上面加了一层自己研制的保护剂。这可是他的独门秘方。“一个完整的表盘从开始到最后完成需要45道以上的工序才能完成,而且表盘的成品率不足10%。有时候需要有多少种色彩就得烧多少回,每个色彩的烧制温度都要依靠自己的工作经验。”

  熊氏掐丝珐琅的制作工艺已经超过了瑞士,不仅吸引了国内的厂商,瑞士几家著名手表品牌也纷纷前来定制掐丝珐琅表盘,但是同时,他们也要求签定保密协议,比如,不能透露合作品牌的名称,必须按照原设计图完整制作,不能涉足制作自有品牌手表。

( 责任编辑:应姝桐 )


Copyright © 2006-2012 FTD Studio. All Rights Reserved.
关于观潮 | 联系观潮 | 隐私保护 | 加入观潮

本网站原创内容(文字、图片)受法律保护,“观潮”欢迎引用,但请注明出处。
获得最佳浏览效果,请升级至IE8或更高版本 。沪ICP 备 06058678